通知公告More+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期刊公众号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2024, 28(10): 1117-112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1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儿童青少年伤害预防认知水平及意外伤害发生现状,进一步明确伤害预防认知水平对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 方法 基于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的4所学校,选取学校内4年级以上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共4 867人。采用χ2检验比较儿童青少年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在意外伤害发生中分布的差异,并利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意外伤害发生与伤害预防认知水平的关系。 结果 4 867名儿童青少年中,伤害预防认知水平低者2 479名(50.93%),伤害预防认知水平高者2 388名(49.07%)。178名儿童青少年曾发生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66%(95% CI:3.13%~4.18%)。儿童青少年在不同伤害预防认知水平下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与伤害预防认知水平高的儿童青少年相比,伤害预防认知水平低者(OR=2.615, 95% CI:1.833~3.731)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呈上升趋势。 结论 深圳市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率相对较低,儿童青少年的伤害预防认知水平对意外伤害发生有影响。未来可考虑实施提升儿童青少年伤害预防认知水平的措施,以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率。
2024, 28(10): 1124-112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2
摘要: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中学生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 RTIs)报告情况,分析发生RTIs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RTIs的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绍兴市171个初中及高中班级抽取7 200名学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交互作用模型分析中学生RTIs的危险因素和主要行为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 绍兴市中学生近1年的RTIs报告率为15.44%。男生、高中生、步行/骑自行车上下学和上下学途中步行所需时间≥20 min是中学生发生RTIs的危险因素。行为因素中,上下学途中使用电子设备、上下学途中在马路上玩耍时间≥20 min、上学快要迟到但遇红灯时跟着别人穿行路口分别是不使用电子设备、从不在马路上玩耍、等信号灯转绿后再穿行者发生RTIs风险的1.54倍(95% CI: 1.31~1.81, P < 0.001)、2.37倍(95% CI: 1.39~4.05, P < 0.001)和2.84倍(95% CI: 1.62~5.00, P < 0.001)。上下学途中使用电子设备和在马路上玩耍共存时,发生RTIs的风险是两者都不的3.91倍(95% CI: 2.95~5.18),且存在相加交互作用(P < 0.05)。 结论 中学生RTIs报告率较高,道路危险行为是其重要可改变影响因素,且上下学途中使用电子设备和在马路上玩耍对RTIs的发生具有相加作用,应重点关注。
2024, 28(10): 1130-113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对农村女性健康预期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LE)和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LE)的影响。 方法 基于河南农村队列基线(2015―2017年)和随访(2018―2022年)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农村女性人工流产情况,采用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评价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根据是否患慢性病评定机体健康状况;采用多状态寿命表法计算各年龄不同人工流产次数女性的HLE和LE。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 291名农村女性,其中人工流产次数为0次、1次和≥2次的女性分别有11 540人(63.09%)、3 889人(21.26%)和2 862人(15.65%)。人工流产0次女性40岁时的HLE和LE分别为22.65年和43.69年,与人工流产0次的女性相比,人工流产1次女性损失的HLE和LE分别为0.66年和0.73年,人工流产≥2次女性损失的HLE和LE分别为1.42年和1.66年;较高和较低SES人工流产0次女性40岁时的HLE分别为23.21年和22.39年,与人工流产0次的女性相比,较高和较低SES人工流产1次女性损失的HLE分别为0.69年和0.64年,人工流产≥2次女性损失的HLE分别为1.48年和1.38年。 结论 农村女性HLE和LE与人工流产相关,随着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HLE和LE呈下降趋势,提示应加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以延长女性HLE和LE。
2024, 28(10): 1137-114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4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体力活动和认知功能关系,以及膳食健康水平对其关系的影响,为开展综合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数据,纳入3 584名基线年龄≥55岁的研究对象,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体力活动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使用分层分析探讨不同膳食健康水平组中该关联性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校正人口学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慢性病情况后,总体体力活动水平与整体认知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050, 95% CI: 0.035~0.065);分层分析发现,在膳食健康水平较低的组中,总体体力活动水平与整体认知功能得分关联程度更强(β=0.094, 95% CI: 0.054~0.133)。 结论 对于中国中老年人群,特别是膳食健康水平较低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加强体力活动来保护认知功能。
2024, 28(10): 1143-114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5
摘要:
目的 描述我国老年人年度体检参与情况,探讨年度体检与死亡风险的关联。 方法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数据库2014―2018年数据,选取年龄≥65岁、接受年度体检调查且无死亡时间异常问题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老年人分为4组,65~<75、75~<85、85~<95、≥95岁年龄组例数分别为941、1 745、1 594、1 188例。采用χ2检验分析参加年度体检的老年人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老年人年度体检与死亡风险的关联。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 468名研究对象,其中3 188名(58.3%)老年人每年参加常规体检。低龄男性老年人年度体检率较高,已婚、居住在乡村或养老机构、经济状况较好、目前锻炼、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年度体检率较高(均P < 0.05)。调整人口学、慢性病及健康行为因素后,参加年度体检的老年人死亡风险较低(HR=0.79, 95% CI: 0.72~0.86),尤其是75~<85、85~<95岁年龄组的老年人,HR值分别为0.68(95% CI: 0.55~0.85)、0.70(95% CI: 0.60~0.82)。 结论 我国老年人年度体检率较高,老年人参加年度体检可能与死亡风险的降低相关。未来仍需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年度体检。
2024, 28(10): 1149-115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6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elative fat mass, RFM)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因果关联,并将其与BMI比较。 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库,以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 9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 RCS)方法确定RFM截断值,并据此进行分组;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RFM和BMI分组与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利用双稳健估计两者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平均因果效应。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以39.30≤RFM≤42.10组为对照,RFM>42.10组与RFM < 39.30组均会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以BMI正常组为对照,消瘦组会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而超重和肥胖组则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双稳健结果显示,与39.30≤RFM≤42.10组相比,RFM < 39.30组与RFM>42.10组均会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其平均因果效应(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ATE)值分别为4%(95% CI: 0.006~0.074)和12%(95% CI: 0.077~0.163);与BMI正常组相比,其余BMI分组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未发现因果关联。 结论 中国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RFM与全因死亡风险存在因果关联,合理控制RFM有助于降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2024, 28(10): 1156-11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7
摘要:
目的 描述上海市社区≥65岁老年人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风险,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与10年ASCVD发病风险及相关预测因子的关联。 方法 基于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老年人体检数据库的相关资料,使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 China-PAR)模型评估该人群10年ASCVD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65岁老年人hs-CRP水平与10年ASCVD风险及其组分的关联。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654名研究对象,年龄中位数为70.00(68.00, 75.00)岁,血液中hs-CRP水平的中位数为1.05(0.43, 2.23) mg/L,其中高、中、低水平分别为48.25%、35.14%和16.61%。研究对象10年ASCVD平均发病风险为10.39%,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hs-CRP中、高水平组10年ASCVD的高发病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组的2.50倍(95% CI: 1.78~3.52)和3.32倍(95% CI: 2.02~5.47),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群hs-CRP水平与10年ASCVD发病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递增剂量-反应关系。高龄、高腰围、高总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且服用降压药的老年人更可能有较高水平的hs-CRP(均P < 0.05)。 结论 老年人hs-CRP水平与10年ASCVD风险呈正相关,应关注重点人群hs-CRP水平的早期筛查,以有效精准干预、降低ASCVD的发病风险。
2024, 28(10): 1164-116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8
摘要:
目的 探究广州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模式和影响路径。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2021年广州市≥65岁的4 950名社区老年人开展基线调查,并于2022年进行随访,收集跌倒事件的发生及健康情况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跌倒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关联规则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协同模式和影响路径。 结果 最终纳入有效样本3 39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53年,跌倒发生率为25.49%(95% CI:24.02%~26.9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HR=1.246, 95% CI: 1.088~1.426)、年龄≥75岁(HR=1.343, 95% CI: 1.133~1.592)、, 有医疗保险(HR=1.440, 95% CI: 1.038~1.997)、患糖尿病(HR=1.309, 95% CI: 1.143~1.498)和脑卒中(HR=1.914, 95% CI: 1.309~2.799)是老年人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中及以上学历(HR=0.861, 95% CI: 0.750~0.987)、每天锻炼(HR=0.684, 95% CI: 0.580~0.807)和健康状态自我评估满意(HR=0.484, 95% CI: 0.278~0.841)与跌倒风险降低相关。关联规则分析揭示了糖尿病、女性与跌倒的协同模式(支持度:19.07%,置信度:32.77%,提升度: 1.29)。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锻炼频率、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态自我评估、性别、患糖尿病和脑卒中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关键因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612。 结论 广州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多样。建议针对缺乏锻炼、高龄、女性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群体,制定和实施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2024, 28(10): 1170-117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肌肉减少症与≥45岁成年人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1―2020年的数据,根据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AWGS)2019年的标准对肌肉减少症进行诊断。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个体倾向得分(propensity score, PS),然后使用逆概率加权(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 IPTW)法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12 241名参与者:7 279名正常参与者,3 036名参与者可能患有肌肉减少症,1 926名参与者患有肌肉减少症。IPTW法加权后,与无肌肉减少症的参与者相比,可能肌肉减少症的参与者死亡风险增加了46%(HR=1.46, 95% CI: 1.19~1.77),肌肉减少症的参与者死亡风险增加了99%(HR=1.99, 95% CI: 1.43~2.76)。 结论 肌肉减少症与≥45岁成年人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关联,肌肉减少症会增加≥45岁成年人的死亡风险。
2024, 28(10): 1176-118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0
摘要:
目的 探究2014—2022年呼和浩特市极端温度天气对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并计算归因风险,为气候环境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连续9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资料(50 032人)与气象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并逐年分析居民死亡率的整体特征与变化趋势。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定量分析极端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群的暴露-滞后-反应关系,并进一步根据性别、年龄分层分析。 结果 循环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与日均气温之间呈负相关,表明气温越低,死亡人数越多,极端低温对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影响相对快速且持续时间较长。暴露-滞后-反应关系显示极端气温每变化1 ℃,总人群及男性、女性、 < 65岁、≥65岁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均在lag 3 d出现最大冷效应,其RR值分别为1.027、1.026、1.033、1.022、1.045;热效应在分别在lag 7 d、lag 5 d对总人群和≥65岁居民有显著影响,RR值分别为1.040、1.045。冷效应与热效应在累积lag 21 d对总人群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R值分别为1.131、1.145。研究期间总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极端气温死因特异性死亡率为5.87%,分层分析发现≥65岁人群特异性死亡率较高。 结论 极端温度天气可增加当地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且对≥65岁人群影响更大。呼和浩特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对冷效应反应更加敏感。
2024, 28(10): 1184-118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1
摘要:
目的 分析2011―2023年陕西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的变化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AHC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1―2023年陕西省AHC病例信息,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使用Joinpoint 4.9.1.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使用Geoda 1.6软件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使用SuperMap软件进行地图绘制。 结果 2011―2023年陕西省共报告AHC病例14 273例,年均发病率为2.89/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12.6%, t=-5.40, P < 0.01),病例主要集中在汉中市(41.84%)和咸阳市(19.14%);全省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率较高的5个县(区)为汉台区、宁陕县、勉县、南郑区和略阳县。男女性别比为1.11∶1.00,职业以农民为主,35~ < 70岁年龄组的发病数较多,且夏秋季为高发期。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1―2018年、2020―2023年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P < 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共探测到78个“高-高”聚集区域,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南部。 结论 2011―2023年陕西省AHC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呈现明显的地区聚集性,需在AHC流行季节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做好宣传与监测工作,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2024, 28(10): 1190-119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2
摘要: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民政救助结核病(tuberculosis, TB)的流行病学特征,为TB救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登记的TB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接受民政救助TB患者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应用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χ2、χ2趋势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描述率的差异。 结果 2019―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TB病例145 982例,其中接受民政救助的TB患者共18 891例(12.94%)。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民政救助TB人群登记率逐年下降(χ2趋势=132.72, P<0.001)。2019―2020年2 464例成功摆脱贫困的TB患者中,有48.09%的人通过纳入民政救助保障等脱贫攻坚帮扶措施,在当年实现了脱贫。在接受救助的TB人群中,男性患者数高于女性,平均年龄为(53.4±17.3)岁,86.66%为农民,西部地区接受民政救助登记率最高。从治疗效果看,治疗成功率为85.83%,痰菌阴转率逐年提高(χ2趋势=56.27, P<0.001)。 结论 随着脱贫攻坚政策的顺利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需要民政救助的TB患者数逐年减少,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区TB患者的疾病和经济负担相对较重。农村是TB民政救助的重点关注地区。建议加强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民政救助等多部门联动,从经费支持到人文关怀,实现精准帮扶。
2024, 28(10): 1196-120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3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流行前后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的变化,探究新冠期间综合防控对法定传染病流行的影响程度。 方法 以我国不同阶段新冠疫情防控策略和苏州市本土疫情为基础,将2020年1月―2023年4月新冠流行期分为4个阶段,与2012―2019年法定传染病平均发病水平进行比较,并构建干预模型得到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率比(incidence rate ratio, IRR),预测无新冠综合防控条件下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水平。 结果 2012年1月―2023年4月,本研究共纳入22种法定传染病,其中手足口病发病数最多(234 791例);按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发病数最多(279 326例);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在4个阶段内发病水平均呈下降趋势,IRR均 < 1;干预模型结果显示肠道传染病受影响最大,IRR范围为0.12 (95% CI: 0.07~0.22)至0.38 (95% CI: 0.31~0.47);假设无新冠流行,肠道传染病将于阶段Ι、阶段Ⅳ迎来发病高峰,且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趋势与历年相似,但高峰较高。 结论 苏州市新冠流行期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当防控措施逐渐放松,传染病发病水平可能会迎来回弹,需提前做好防控政策应对。
2024, 28(10): 1204-121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4
摘要:
目的 分析2006―2022年江苏省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22年,江苏省哨点医院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流行特征;计算构成比,组间比较选用χ2检验,并对道路交通伤害构成比进行趋势分析;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时间分布特征。 结果 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数居伤害发生原因的第2位(277 744例,18.70%)。道路交通伤害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29∶1.00。2006―2022年江苏省居民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占全部居民伤害的比重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4 066.82, P < 0.001)。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时间有季节性特征,发生高峰期为每年4月15日―12月31日,发生高峰日为每年8月23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时病例以驾乘交通工具为主(73.2%);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72.2%);主要结局为处理后离院(77.4%);≥65岁年龄组居民发生道路交通伤害后严重程度最重(中/重度占比59.8%)且观察/住院/转院(32.5%)人数居多;受伤部位主要为下肢(28.8%)和头部(21.8%);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66.2%)。 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是江苏省居民因伤害就诊的重要原因,干预措施应重点关注男性和≥65岁年龄组的人群;同时应加强下肢及头部等重点部位的防护,以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严重程度
2024, 28(10): 1212-121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5
摘要:
“大健康”理念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是构筑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足、国际视野不宽等3个突出问题,基于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创新精神培养与实践能力训练相融合、专业素质形成与家国情怀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借助教育改革项目、课程开发和国际人才培养计划等途径,实施了“五模块、四平台、三途径”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整体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培养新型公共卫生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大健康”理念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是构筑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足、国际视野不宽等3个突出问题,基于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创新精神培养与实践能力训练相融合、专业素质形成与家国情怀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借助教育改革项目、课程开发和国际人才培养计划等途径,实施了“五模块、四平台、三途径”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整体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培养新型公共卫生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2024, 28(10): 1217-122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6
摘要: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 MPXV)感染引起的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兽共患病,2022年以来该病的流行趋势加剧,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猴痘作为新发传染病,至今尚无特效药及疗法,将预防关口前移,警惕人群再发风险是各国亟须应对的挑战。本研究针对猴痘流行过程、流行病学特征、暴发原因及预防控制进行综述,为猴痘传播机制研究及疫情防控技术发展提供系统性视野。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 MPXV)感染引起的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兽共患病,2022年以来该病的流行趋势加剧,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猴痘作为新发传染病,至今尚无特效药及疗法,将预防关口前移,警惕人群再发风险是各国亟须应对的挑战。本研究针对猴痘流行过程、流行病学特征、暴发原因及预防控制进行综述,为猴痘传播机制研究及疫情防控技术发展提供系统性视野。
2024, 28(10): 1223-122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7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石河子市和图木舒克市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饮食信息和体格检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研究对象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情况;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DII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将研究对象按DII得分分为3组(T1~T3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DII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 除碳水化合物、胆固醇和维生素E外,高血压人群其他营养素摄入量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DI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调整混杂因素后,随着DII的升高,高血压患病风险呈上升趋势(P趋势 < 0.001),与T1组相比,T2和T3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1.68倍(95% CI:1.12~2.51)和2.95倍(95% CI:2.11~4.11)。 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血压人群的DII得分高于非高血压人群,且DII的得分越高,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越高。
2024, 28(10): 1229-123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8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简称慢性病示范区)建设不同时期期望寿命的变化以及不同慢性病的防控成效。 方法 基于2006―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全死因登记资料,采用期望寿命分解方法分析不同时期4类主要慢性病防控成效对期望寿命增长的性别和年龄别归因贡献。 结果 2006―2012年、2012―2018年、2018―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恶性肿瘤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对期望寿命(岁)增长的贡献分别为0.17、0.51、0.25和0.25、0.32、0.16,高于同期心脑血管疾病(0.08、0.28、-0.13)和糖尿病(0.03、-0.06、-0.05)。期望寿命的增长贡献主要来自中老年人群。男性恶性肿瘤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始终高于女性,2012―2018年男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低于女性;男性糖尿病在上述3个时期对期望寿命增长均呈负向贡献,女性由示范区创建前的正向贡献转为创建后(2012―2021年)的负向贡献。 结论 自上海市浦东新区慢性病示范区创建以来,4类主要慢性病防治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各有差异。运用期望寿命分解方法为评价慢性病示范区建设成效提供了新思路。
2024, 28(10): 1235-124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0.019
摘要:
目的 探究上海市社区≥60岁老年男性人群中睾酮和雌二醇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etS)以及MetS各组分之间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0岁上海市社区老年男性201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年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身体活动情况)和既往病史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blood pressure, 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睾酮和雌二醇等指标。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性激素水平与MetS以及MetS各组分之间的关联。 结果 调整年龄、吸烟、饮酒、身体活动情况、BMI后,高睾酮水平与更低的MetS患病风险相关(OR=0.76, 95% CI: 0.61~0.95, P=0.016)。将睾酮进行三分位数分类,结果显示, 相较于最低水平组,最高水平组的MetS患病风险降低了66%(T3∶T1: OR=0.34, 95% CI: 0.13~0.90, P=0.030);将雌二醇进行三分位数分类,结果显示, 相较于最低水平组,最高水平组的MetS患病风险降低了68%(T3∶T1: OR=0.32, 95% CI: 0.11~0.88, P=0.027)。对MetS各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60岁老年男性中,高水平睾酮组的高血糖患病风险低。 结论 上海市社区老年男性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与MetS风险呈负相关,睾酮与MetS组分中的高血糖风险呈负相关。
主 管: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
主 办: | 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
主 编: | 叶冬青 |
出 版: |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 |
通讯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 |
电 话: | 0551-65161171 |
邮 箱: | zhjbkz@vip.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