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17卷  第10期

显示方式: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稿约
2013, 17(10): 824+92.
摘要:
<正>《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为学术性期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安徽医科大学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1本刊宗旨全面反映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及伤害控制等公共卫生
伤害预防与控制
中国伤害研究与控制25年
王声湧, 李洋
2013, 17(10): 829-832.
摘要:
<正>中国的伤害研究与控制始于1987年至今业已走过了25个春秋,在这四分之一世纪的历程中,中国的疾病控制工作发生了一个历史的飞跃。1999年12月9日《健康报》在第一版发表了题为"下世纪疾病控制重点——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召开"的报道中称:"伤害作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将同传染病、慢性病一并成为21世纪中国疾病控制的重点"。2002年国家卫生部把伤害纳入疾病
2008-2011年中国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分析
李洋, 池桂波, 董晓梅, 王声湧, 田军章, 叶泽兵, 彭淋, 张思恒
2013, 17(10): 833-836.
摘要:
目的分析2008-2011年中国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特大道路交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录2008-2011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交通事故资料中有关全国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资料和通过Google搜索引擎搜索的补充新闻资料为依据,经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编码录入,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全国共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14起,1 721人死亡,1 883人受伤,发生地区集中在中西部,云南、贵州和西藏3省占全国发生起数的1/5;发生时间多在2~3月和10~11月,时点为下午2点和3点;事故发生的道路依次为国道(41.23%)、省道(25.44%)和县道(11.40%);事故原因主要为碰撞(45.61%)和坠车(38.60%);70.18%的肇事车型为客车,以大型客车为主(53.51%);71.88%肇事车处于制动不良或制动失效等非正常状态,87.72%的事故由超速行驶(44.74%)或超载(15.79%)等违法过错所引发。结论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伤害的措施在于提高公众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
2010年我国成人道路交通伤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特点
邓晓, 李镒冲, 王丽敏, 段蕾蕾, 赵文华
2013, 17(10): 837-840+844.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成年人群道路交通伤害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方法 2010年在我国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98 658名18岁及以上居民,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道路交通伤害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信息。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成年人群头盔佩戴、安全带佩戴、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和无证驾驶情况。结果 2010年我国成人摩托车驾乘人员中,头盔经常佩戴率为20.03%(95%CI:16.98%~23.08%),不佩戴率为59.52%(95%CI:55.80%~63.25%),男性佩戴情况好于女性(P<0.001)。机动车驾驶员安全带经常佩戴率为36.74%(95%CI:33.04%~40.45%),不佩戴率为37.22%(95%CI:33.81%~40.62%),女性佩戴情况好于男性(P=0.028)。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率为10.89%(95%CI:9.65%~12.13%),45~54岁组驾驶员酒后驾驶率最高(P=0.010)。机动车驾驶员疲劳驾驶率为19.71%(95%CI:18.06%~21.37%),35~44岁年龄组驾驶员疲劳驾驶率最高(P=0.00...
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住院患者影响因素的研究
朱瑶, 李丽萍
2013, 17(10): 841-844.
摘要:
目的分析并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7月期间因道路交通伤入住3家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调查388例道路交通伤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40.20±18.38)岁,男女性别比为2.15∶1。19~64岁年龄段为交通伤的主要年龄段。在交通伤住院患者中,颅脑损伤患者共225例,占调查人数的58.0%,其中男性166名(73.8%),女性59名(26.2%)。摩托车驾驶员为主要的道路使用者类型,其次为行人及摩托车乘客。患者平均年龄为(39.18±18.68)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职业、道路使用者类型、交通控制方式为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军人、无业或退休人员、机动车驾驶员、标志标线的交通控制方式为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影响因素。
某综合医院2003-2011年道路交通事故住院患者的死因分析
熊黎黎, 李丽萍
2013, 17(10): 845-847.
摘要:
目的揭示某综合医院道路交通事故住院患者的直接死因及其主要交通事故特征,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医院创伤救治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方法对汕头市某综合医院2003-2011年道路交通事故住院患者的住院病案信息进行核实、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 039名病例,男女之比为2.35∶1,总死亡人数为145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41人,致死率为2.06%,秋季致死率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增高,男性致死率高于女性致死率,其死亡率之比为1.08∶1。病人死亡的前3位直接死因为: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脑挫伤和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前3位交通事故类型为:未特指的机动车交通事故,骑摩托车与小汽车(轻型货车)相撞,行人与摩托车相撞;死者主要为摩托车骑乘者(64例,44.14%)。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住院患者直接死因为颅脑损伤,主要事故类型为摩托车交通事故。应加强对摩托车事故预防,佩戴好头盔,医院要加强对颅脑损伤的有效救治与管理。
宜兴市2010-2012年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调查
杨亚明, 涂志斌, 朱骏, 陈凯, 张徐军, 杨婕, 沈洪兵
2013, 17(10): 848-850+854.
摘要:
目的了解宜兴市2010-2012年机动车驾乘人员安全带佩戴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道路的不同类型选取宜兴市内4个观察点,在不同时间段对出租车、小轿车(8座以内)、厢式小货车和皮卡4种车型的司机和前排乘车人安全带的佩戴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010-2012年期间共观察宜兴市机动车驾驶员47 311人和前排乘客15 505人,安全带佩戴率分别为53.39%和10.83%。对性别、时间段、车型等因素进行匹配后,2010-2012年的驾驶员安全带佩戴率之间具有差异,且呈上升趋势;同时,前排乘客不佩戴安全带与驾驶员不佩戴安全带有关(OR=5.40,P<0.001)。结论机动车驾驶员和前排乘车安全带佩戴率逐年上升,安全意识逐渐加强,但实际佩戴率还较低,需加强管理。
城市儿童乘车安全措施使用情况调查
陈晓军, 杨静珍, Corinne Peek-Asa, Daniel V.McGehee, 李丽萍
2013, 17(10): 851-854.
摘要:
目的观察汕头市城区儿童乘车安全措施使用情况,了解家长对乘车安全的认知态度,探讨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汕头市城区车载17岁以下儿童的乘车情况进行现场观察记录,同时对驾驶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地点包括22所中学、31所小学、24所幼儿园以及4所医院门口。结果本次研究共观察到3 333名乘车儿童,其中男童1 691人(50.7%),女童1 439人(43.2%),另有203(6.1%)名婴幼儿分辨不出性别。超过90.0%的儿童乘车时没有使用任何安全措施,26.5%的儿童乘坐于汽车副驾驶座。儿童年龄越大,佩戴安全带的比例越高。收集到驾驶员有效问卷1 069份,其中934(87.4%)位受访者为车载儿童的父母,62.0%的驾驶员认为儿童乘车时有必要使用安全座椅。结论儿童乘车安全措施使用率低,不正确乘坐方式普遍,受调查家长对汽车安全座椅的认识程度不高,提示对儿童父母实施乘车安全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儿童乘车安全措施的使用率,促进儿童乘车安全。
山东省农业器械/工具伤害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志华, 尹卫青, 马红, 刘维量
2013, 17(10): 855-860.
摘要: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农业器械/工具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随机抽取20个村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SAS 8.1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1 902人,263人在1年中曾遭受1次及以上的农业器械/工具伤,粗发生率2.21%,标化率2.25%,男性(3.03%)高于女性(0.98%)。因伤致残34例,致残率2.86‰,死亡2例。外部原因以手工工具割伤、砸伤居多(51.33%),其次是畜力器械农具伤(25.86%)、燃油动力机械伤(17.49%)和电动器具伤(5.32%)。农忙季节(6~8月)高发,多发生在田间(44.1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职业、工种、健康状况、生活压力、人际关系不良、缺乏防护措施、睡眠不足、受伤时的活动和环境状况等中的18个(哑)变量是危险因素,而家务劳动和上学是保护因素。结论该地区农业机械/工具伤发生率高,危险因素涉及生产劳动的多个方面和环节,因此,需要从每个环节采取综合控制措施。
2006-2011年我国城乡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
汪媛, 段蕾蕾, 纪翠蓉, 邓晓, 吴春眉
2013, 17(10): 861-864.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2006-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城市和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人口社会学特征、伤害发生原因、伤害事件基本情况、伤害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门急诊伤害病例中男性伤害病例占65%以上,但女性病例呈增多趋势。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则持续升高、且农村地区升高幅度大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农村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城乡地区伤害意图第1位都是"非故意";病例最多月份都是7、8月份。城市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的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公共居住场所、工业和建筑场所以及贸易和服务场所;农村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公共居住场所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结论城市和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不完全相同,开展伤害防制工作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
老年人在家中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夏庆华, 胡嘉, 周鹏, 姜玉
2013, 17(10): 865-867.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社区老年人家中跌倒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居住在上海市长宁区的≥60岁常住居民2250人,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过去1年在家中跌倒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1 075人(47.8%),女性1 175人(52.2%)。207位老年人过去1年至少发生1次家中跌倒,跌倒发生率为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衡能力、居住状态和家居环境与老年人发生家中跌倒相关。平衡能力差、家居环境中致跌危险因素多、独居是老年人发生家中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家中跌倒的发生与多维度因素有关。提高老人的平衡能力,减少其家居环境的致跌危险因素,加强对独居老人的日常照顾是预防家中跌倒的主要措施。
唐山市531例老年女性骨外伤住院患者分析
陈振燕, 薛玲, 崔立华, 冯志杰, 庞淑兰
2013, 17(10): 868-870.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骨外伤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唐山市骨科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女性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以骨折为主,受伤部位多为下肢(75.0%)、上肢(17.1%);摔伤、跌落伤占78.0%,为老年女性骨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54.0%的调查对象在步行过程中发生伤害;老年女性骨外伤多发生于第3季度(176例,33.1%),在时间分布上,则多发生于上午9~10时及下午18~19时;以急诊就诊为主,占81.2%,78.9%手术治疗,80.2%治愈出院。结论摔伤或跌落伤是老年女性人群骨外伤防治的优先问题,应积极开展相关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减少老年女性骨外伤的发生以及骨外伤对老年女性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浦东新区0~14岁儿童伤害情况分析
李小攀, 杨黎明, 孙乔, 黄华, 解辉, 闫蓓, 杨琛, 曹广文
2013, 17(10): 871-874.
摘要: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情况,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0~14岁儿童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与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以及伤害发生时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1761例儿童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7.72±3.80)岁,男女童比为2.14∶1;儿童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擦伤(44.12%)、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1.23%)、扭伤/拉伤(13.34%);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57.47%)、刀/锐器伤(19.82%)和钝器伤(10.96%);有44.24%的伤害发生在家中,34.41%的患者伤害部位是上肢,多在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60.82%)。结论浦东新区儿童伤害主要是在家中休闲活动时受到的伤害(尤其挫伤或擦伤),发生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因此,儿童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家庭内跌落预防。
摩托车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点及干预措施综述
高林, 田丹平, 黄渊秀, 邓欣, 李黎, 谭爱春, 何琼, 陈田木, 胡国清
2013, 17(10): 875-878.
摘要:
摩托车作为一种高速且低稳定性的交通运输工具,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法为驾驶者及乘客提供足够的保护,造成其事故发生率、死亡率及伤残率高。鉴于国内有关摩托车道路交通伤害的研究较少,本文系统概括了当前国内外摩托车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并分析了近些年来我国摩托车保有量和道路交通伤害的变化趋势,为我国摩托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提供参考。
农业伤害研究进展
李婷, 龚洁
2013, 17(10): 879-882.
摘要:
农业因其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被列为世界最危险职业之一。在我国,农业伤害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本文从农业伤害的定义、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4个方面,对全球农业伤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我国农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指导。
青岛市2010-2011年跌倒/坠落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田小草, 汪韶洁, 翟耀明, 张华, 孙晓晖
2013, 17(10): 883-884.
摘要:
目的分析青岛市跌倒/坠落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2010-2011年伤害监测数据库中54 648名跌倒/坠落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跌倒/坠落是青岛市伤害发生的首要原因,占所有伤害的29.4%。跌倒/坠落的男女性别比为1.68∶1,主要发生在25~64岁年龄组(69.9%)。其中男性以25~44岁年龄组居多(34.8%),女性则以45~64岁年龄组居多(29.7%)。跌倒/坠落的发生地点以家中(34.2%)为主,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有偿工作和家务/学习时。结论跌倒/坠落是青岛市首位伤害类型,应根据其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论著
玉环县农村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管理效果初探
李松涛, 田娜, 苏美芳, 应旭华, 付朝伟, 何纳, 姜庆五
2013, 17(10): 885-887.
摘要:
目的了解玉环县农村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措施对控制高血压的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面对面调查所有玉环农村社区中35周岁及以上的社区户籍居民125 479人,确诊了37 201名高血压患者。采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对这些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社区综合干预管理。在SPSS 16.0中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纳入玉环县高血压社区干预管理体系的36 996名合格患者中,干预后平均收缩压和脉压略有升高,而平均舒张压和体指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本维持原有水平;血压治疗率提高了6.2%,控制率提高了1.3%,吸烟率降低了1.4%,饮酒率降低2.5%。结论玉环县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管理初步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
安徽省合肥市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杨骥, 黄锐, 刘辉, 秦浩, 朱纯超, 王斌, 叶冬青
2013, 17(10): 888-890.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愿填写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750名来自合肥市8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25.55%。性别和年龄之间的亚健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SCL-90量表的各因子分,除敌对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均有P<0.05)。学生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听课效率、心理状态、近期健康状态、近期躯体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有P<0.05)。结论大学生亚健康的状态须引起大学生自己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亚健康的发生。
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IL-6和hs-CRP的影响
王红阳, 张丽丽, 刘飒, 黄艳, 喻昌利, 闫丽
2013, 17(10): 891-894.
摘要: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凝血功能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hs-CRP,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分别测血清IL-6,比较检测指标在COPD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检测指标在两组中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变化趋势与IL-6及hs-CRP相同,以上四项指标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加重期显著高于缓解期、吸烟者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对照组吸烟者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均有P<0.05)。结论吸烟与COPD加重期气道炎症和高凝状态有关,吸烟是影响COPD加重期病情稳定的...
维生素D及其受体基因遗传多态与结核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黄莉芳, 姜伟, 王群刚, 戴垚垚, 丰燕, 仇桑桑, 吕洁琼, 王建明
2013, 17(10): 895-89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与结核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来源于2008-2012年从江苏泰兴、镇江、武进、张家港、南京等地招募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共1 584例。对照组来自当地参加健康体检的居民,按年龄和性别与病例进行频数匹配,共1 566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浓度检测采用艾狄斯TM25-羟基维生素D试剂盒,基因分型基于TaqMan分型技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病例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28,P<0.001)。单位点分析发现,VDR基因上rs739837、rs757343和rs7975232位点基因多态与结核病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与野生纯合子rs739837-GG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变异纯合子TT基因型的个体患病风险下降约26%(调整OR=0.74,95%CI:0.55~0.99)。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代谢通路上的遗传多态与结核病的发病风险有关。
广西2008-2011年登记为丢失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特征分析
吴腾燕, 韦所苏, 刘飞鹰, 曹云飞, 高枫
2013, 17(10): 900-903.
摘要:
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1年登记为丢失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基本特征,为更好的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广西2008-2011年登记为丢失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西2008-2011年登记为丢失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共313例,年平均丢失率为0.54%。患者多数为农民(70.0%)、男性(80.8%)和汉族(70.9%)人群,年龄集中在25~54岁(52.4%),主要来源于转诊(51.8%);98.4%的患者诊断为Ⅲ型结核病,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多无空洞(占69.3%)、无粟粒(占98.4%);74.4%患者确诊时间>14 d,61.3%患者治疗时间≤2个月。各年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诊治情况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各年患者的户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008年后外地户籍与本地户籍患者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对中青年男性农民患者的全程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患者的治疗管理水平。
淮安市清浦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研究
季涛, 宋团争, 陈强
2013, 17(10): 904-907.
摘要:
目的分析淮安市清浦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趋势和发病危险因素,为防控HFMD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淮安市清浦区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报告的HFMD病例为对象,用卡方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结果 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年均发病率为197.37/10万,城区人口年均发病率为217.19/10万,农村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74.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82,P<0.00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242.1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52.28/10万,性别比为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475,P<0.001)。1~3岁组发病率最高,6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较低(P<0.001)。4~6月份最高,1~2月最低(P<0.001)。淮安市清浦区2009-2012年间的手足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吸吮手指、有HFMD接触史、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低...
MPFL微创重建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汪亚兵, 李伦兰, 甘玉云, 张丽霞, 陈德霞, 涂俊
2013, 17(10): 908-911.
摘要: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围手术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35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MPFL解剖重建治疗,围手术期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给予相应心理疏导,全面的、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持续的、渐进式的、个性化的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等。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住院5~7 d,平均6.8 d出院。随访6~24个月,平均11.3个月,髌骨稳定性较术前好转,无髌骨脱位复发,无膝关节屈伸受限、无力、打软腿等症状,康复效果满意。结论微创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围手术期积极采取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一般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短篇论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2011年载文分析
廖宪方
2013, 17(10): 912-913.
摘要:
目的对《中华疾病控制杂志》近4年刊载的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方法对该刊2008-2011年间刊载的文章,采取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根据期刊评价的多种指标,用数据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结果该刊具有较好的时效性,近4年刊载的论文数量、基金论文比不断加大,其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和引用刊数等反映载文质量的各项指标都较高。结论《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是全面反映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研究成就的高水平中文核心期刊,在预防医学、卫生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重要的学科地位。
保定市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影响因素研究
邬雪山, 刘辉, 张海荣
2013, 17(10): 914-916.
摘要:
目的了解保定市老年人生活满意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帮助。方法本课题组按整群抽样方法对保定市生活小区及养老机构≥60岁老年人,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生活满意度指数A平均得分为(12.01±3.18)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方式、社会活动、婚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日常消费来源、以往有无工作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鼓励和组织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关注老年人,多与老年人沟通和交流,积极地康复治疗和细心护理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使老年人对生活更满意的重要手段。
复方中药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Cx43表达的影响
范雪晖, 张秀华, 徐振平
2013, 17(10): 917-918.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为心脏疾病的中药治疗提供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探讨复方中药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Cx43的分布和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Cx43呈点状,散布在心肌细胞胞浆中;复方中药组Cx43呈线状,多分布在心肌细胞闰盘处和侧-侧相接处。图像分析显示复方中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对Cx43的表达量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药处理后,可改善老年大鼠心肌细胞Cx43分布。
201例水痘患儿血清心肌酶临床分析
郑红, 王春蕾, 张晟
2013, 17(10): 919-920.
摘要:
目的了解水痘患儿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1例水痘患儿的心肌酶情况。结果 201例水痘患儿中34例(16.91%)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其中CK升高8例,其均值为(260.75±69.67)U/L;CK-MB升高4例,其均值为(72.50±11.36)U/L;LDH升高29例,其均值为(348.97±70.03)U/L;AST升高13例,其均值为(60.77±14.91)U/L;34例心肌酶异常患儿中,1项心肌酶升高18例,2项心肌酶升高12例,3项心肌酶升高4例。结论近年来,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部分水痘患儿可引起血清心肌酶升高,临床儿科医师应提高警惕,对水痘患儿常规进行心肌酶检测及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及早给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