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9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传染病防控理论
结核病防控进展
陈诚, 刘炯雅, 孙郑, 陈驰, 吴文娟, 刘巧, 竺丽梅, 陆伟
2025, 29(4): 373-37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1
摘要(30) HTML (12) PDF(10)
摘要: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作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一直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23年全球估算新发TB患者约1 080万,发病率为134/10万。为实现WHO 2035年终结TB这一目标,近年来世界各国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加强TB监测和报告、提高诊断水平、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加强疫苗接种以及开展公众健康教育等,以控制TB的流行。这些措施使TB的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通过参阅文献、指南、专家共识和技术规范,对当前TB的流行现状、诊治技术、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为TB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论著
1990-2021年中国居民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王岩, 丁晓, 韩瑞阳, 冯文佳, 陈俊利, 马安宁
2025, 29(4): 378-38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2
摘要(35) HTML (9) PDF(9)
摘要: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中国居民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LRIs)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评估防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GBD 2021)数据库中1990-2021年中国居民的LRIs数据,采用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 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对死亡率的影响。  结果  1990-2021年中国居民LRIs总体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ASIR)、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ASMR)和年龄标化DALY率(age-standardized DALY rates, ASDR)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47.93%、76.87%和88.89%,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分别为-2.12%(95% CI:-2.20%~-2.04%)、-4.77%(95% CI:-5.14%~-4.40%)和-6.96%(95% CI:-7.24%~-6.68%)。≥70岁人群LRIs的疾病负担持续较高,15~<50岁人群最低。LRIs的死亡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结论  1990-2021年中国居民LRIs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0~<5岁儿童和≥70岁老年人的疾病负担仍较重。LRIs死亡风险受年龄、时期及队列效应的影响。
我国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潜在类别分析及影响因素
林露, 何平平, 邱思慧, 邱晓慧, 陈江萍, 王锦
2025, 29(4): 386-39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3
摘要(36) HTML (13) PDF(3)
摘要:
  目的  探索我国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有效识别老年人的认知障碍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2020年4月公布的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调查数据(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采用潜在类别方法识别老年人认知障碍类别,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我国老年人认知障碍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8 913名≥65岁的老年人,其认知障碍存在群体异质性,可分为无或轻度认知障碍组(85.5%)、中度认知障碍组(6.5%)和高度认知障碍组(8.0%)3种模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年龄(OR=0.128, 95% CI: 0.089~0.184)、睡眠时长(OR=0.799, 95% CI: 0.667~0.956)、受教育年限(OR=2.132, 95% CI: 1.025~4.434)、自评健康(OR=1.832, 95% CI: 1.449~2.316)、锻炼身体(OR=2.236, 95% CI: 1.751~2.855)、婚姻状况(OR=2.266, 95% CI: 1.772~2.899)、抑郁(OR=0.829, 95% CI: 0.619~1.112)、焦虑(OR=0.757, 95% CI: 0.579~0.989)、饮酒(OR=1.576, 95% CI: 1.125~2.208)和儿童时期挨饿(OR=0.755, 95% CI: 0.605~0.941)均为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我国老年人认知障碍以反应力和回忆能力的损害最为严重,其次是语言、理解与自我协调能力,且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水平。
精神虐待对老年抑郁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社会参与的调节作用
王英英, 刘岚, 陈功
2025, 29(4): 393-39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4
摘要(21) HTML (12) PDF(1)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虐待对老年抑郁的影响及作用路径。  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9 896名≥60岁的老年人,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倾向值匹配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精神虐待对老年抑郁的影响以及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社会参与的调节作用。  结果  9 896名≥60岁老年人中,遭受精神虐待的老年人抑郁得分更高(β=1.346, 95% CI: 1.031~1.661),倾向值匹配结果稳健; 孤独感在精神虐待和老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为0.495,占总效应的43.57%;社会参与程度调节精神虐待与孤独感(β=-0.049 5, P<0.001)以及孤独感与抑郁(β=-0.043 1, P<0.001)之间的关系,且随着个体社会参与程度提升,孤独感在精神虐待对老年抑郁关系中的中介效应逐渐减弱。  结论  我国老年人精神虐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能够正向预测抑郁得分,精神虐待会通过孤独感影响老年抑郁,社会参与程度调节该中介模型。
老年人群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轨迹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联
吴新日, 陈荃, 张彩琴, 洪忻
2025, 29(4): 399-40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5
摘要(25) HTML (12) PDF(4)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轨迹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关联。  方法  基于2018—2023年南京市老年人连续6年体检的数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最终28 535人纳入研究队列。采用SAS Proc Traj程序构建不同性别人群2018―2021年AIP的轨迹并分组,比较男性和女性各轨迹组的NAFLD发病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IP轨迹组与NAFLD发病风险的关联。  结果  男性和女性均识别出3个AIP轨迹组,分别为低、中、高水平稳定组,高水平稳定组NAFLD发病率最高(女性29.44%,男性14.35%)。校正年龄、BMI等混杂因素后,男性AIP中、高水平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分别为低水平稳定组的1.824倍(95% CI:1.514~2.196)、2.323倍(95% CI:1.815~2.972),女性中、高水平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分别为低水平稳定组的1.657倍(95% CI:1.483~1.852)、2.189倍(95% CI:1.876~2.555)(均P<0.001)。  结论  高AIP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NAFLD的发病风险随着AIP的升高而增加。
华中地区人群健康生活方式行为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关系
李晨辉, 王椿淇, 张行易, 黄天舒, 赵东源, 赵允, 陈现华, 朱梦瑶, 邹海丽, 李希, 钟慧
2025, 29(4): 406-41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6
摘要(28) HTML (10) PDF(1)
摘要:
  目的  探索华中地区人群4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遵循情况、相关影响因素、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  于2015年9月―2019年11月,选取华中地区24个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简称高危筛查项目)点中年龄为35~75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4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包括:不吸烟、不饮酒或适量饮酒、充足运动、健康饮食。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人群特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使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健康生活方式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  结果  117 158名研究对象中,不吸烟者占72.8%、不饮酒或适量饮酒者占95.6%、有充足运动者占25.0%、遵循健康饮食者占8.8%,只有2.7%的研究对象遵循上述全部4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遵循率低于已知的华北地区(4.6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校正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社会医疗保险、居住史后,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的1.6年中,坚持充足运动的人群,有更低的全因死亡率(HR=0.83, 95% CI: 0.72~0.96)和心血管死亡率(HR=0.62, 95% CI: 0.48~0.79),家庭年收入>50 000元者对不饮酒或适量饮酒(OR=0.82, 95% CI: 0.72~0.94)和健康饮食(OR=0.63, 95% CI: 0.58~0.69)的遵循率低于家庭年收入较低者。  结论  华中地区成年人遵循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状况尚不理想。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种类越多,全因死亡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越低,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是,家庭年收入较高者对饮酒和健康饮食的遵循率越低。因此,亟需制定并推广针对该地区特点的健康干预措施。
广西35~74岁壮族居民血清尿酸/肌酐比值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联
韦玉霞, 仇小强, 曾小云, 苏莉, 黄东萍, 刘顺, 谢艺红
2025, 29(4): 413-42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7
摘要(24) HTML (13) PDF(5)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35~74岁壮族居民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肌酐(creatinine, Cr)比值(简称SUA/Cr比值)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及其组分数量的关系,为MS的管理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18―2019年广西少数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对基线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SUA水平、SUA/Cr比值与MS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共纳入壮族居民11 134名,平均年龄为55.3岁,女性占55.3%。MS患病率为23.1%,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5.4% vs. 20.2%, P<0.001),SUA水平为≤420、>420~<480、480~<540、≥540 μmol/L的患病率分别为20.2%、33.0%、38.0%和46.3%。调整混杂因素后,SUA水平、SUA/Cr比值与MS的患病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SUA、SUA/Cr比值对MS组分的影响效应随其水平的上升而增大,且相同的SUA、SUA/Cr比值水平,其影响效应在MS组分数量相对较多组更为显著(P<0.001)。  结论  SUA水平和SUA/Cr比值是影响壮族居民MS及其组分的重要因素,今后应加强高尿酸血症、MS及其组分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和管理,将SUA控制在理想水平。
基于平滑误差加速失效时间模型构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预后模型
李靓, 田晶, 杨弘, 闫晶晶, 王雅靖, 张岩波
2025, 29(4): 421-43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8
摘要(24) HTML (11) PDF(2)
摘要:
  目的  引入半参数平滑误差加速失效时间(accelerate failure time, AFT)模型,旨在构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的死亡预后模型。  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19年4月山西省2所三甲医院诊断为CHD合并CHF患者3 980例。使用传统AFT模型(8种时间分布)和平滑误差AFT模型分别构建患者1年和3年死亡风险模型,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ion, AIC)判断最优模型。  结果  Lognormal AFT的AIC值最低,平滑误差AFT的AIC值接近最低,该模型拟合良好,建模简便。2种最优模型筛选的变量一致,1年生存结局显示: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升高、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白蛋白降低、心率升高、血钠降低[均时间比(time ratio, TR) < 1, P < 0.05]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危险因素。使用降脂药物、超重、心率降低(均TR>1, P < 0.05)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保护因素; 3年生存结局显示:NT-proBNP升高、高龄、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ACCI)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白蛋白降低、心率升高、QRS波间期延长(均TR < 1, P < 0.05)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危险因素。使用降脂药物、超重、肥胖、心率降低(均TR>1, P < 0.05)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保护因素。  结论  本研究基于平滑误差AFT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筛选患者1年与3年生存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识别高危患者、提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2018―2020年安徽省食管癌死亡空间流行病学分析
张绍华, 邢秀雅, 徐庆华, 苏虹
2025, 29(4): 431-43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09
摘要(24) HTML (11) PDF(1)
摘要:
  目的  通过空间流行病学分析,探索安徽省食管癌死亡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食管癌死亡重点区域。  方法  收集安徽省2018―2020年死因监测资料,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绘制食管癌死亡地理分布图,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安徽省食管癌死亡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空间扫描统计分析探索食管癌的死亡聚集区。  结果  2018―2020年安徽省食管癌年均粗死亡率为14.92/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0.39/10万。历年男性食管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均P < 0.05)。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安徽省食管癌死亡的空间分布具有聚集性(莫兰指数=0.54, Z=8.84, P < 0.001),聚集区主要位于大别山东侧的庐江县、枞阳县、桐城市,男、女性的主要聚集区域一致。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安徽省食管癌存在3个主要聚集区(均P < 0.05)。  结论  安徽省食管癌死亡率在地区和人群中存在差异,且存在高死亡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东侧。
无锡市中老年人群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与胃癌关联的横断面研究
沈放, 朱夏, 刘佳, 朱猛, 王璐, 靳光付
2025, 29(4): 437-44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0
摘要(18) HTML (10) PDF(6)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液炎症相关指标是否与胃癌患病情况存在相关性。  方法  基于2020―2021年无锡市太湖肿瘤标志物队列(the Taihu biobank of tumour biomarkers, TBTB)中≥45岁的中老年人群,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基线采集的问卷信息和血常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衍生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erived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d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and platelet ratio, NLPR)等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与胃癌患病情况以及胃癌病程之间的关联。  结果  最终纳入284 886名研究对象,其中现患胃癌1 920例。与非胃癌患者相比,胃癌患者的NLR(β=-0.09, 95% CI: -0.14~-0.04)、SII(β=-0.13, 95% CI: -0.18~-0.09)和dNLR(β=-0.07, 95% CI: -0.12~-0.03)水平较低,而PLR水平较高(β=0.10, 95% CI: 0.06~0.15)。此外,NLR(β=0.185, 95% CI: 0.098~0.273)、PLR(β=0.243, 95% CI: 0.151~0.335)、SII(β=0.207, 95% CI: 0.116~0.298)、dNLR(β=0.156, 95% CI: 0.071~0.242)和NLPR(β=0.093, 95% CI: 0.004~0.182)水平均随胃癌病程增加呈上升趋势。  结论  无锡市中老年人群中,胃癌患者的血液炎症水平普遍低于非胃癌患者,且随胃癌病程的延长,血液炎症水平呈上升趋势。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视角下线粒体DNA拷贝数与女性生殖疾病的风险
侯雅琪, 龚万里, 王钺, 于琦
2025, 29(4): 442-44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1
摘要(24) HTML (12) PDF(4)
摘要:
  目的  探究线粒体DNA拷贝数(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 mtDNAcn)与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卵巢囊肿、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肌瘤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2023年Open GWAS数据库以及2023年FinnGen数据库发布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为结局,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variance weighted, IVW)法进行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采用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分析法等进行补充,同时进行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检验,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并进行反向分析。  结果  遗传预测的mtDNAcn与宫颈癌(OR=1.001, 95% CI: 0.999~1.004)、卵巢癌(OR=0.989, 95% CI: 0.702~1.394)、子宫内膜癌(OR=0.894, 95% CI: 0.610~1.309)、宫颈息肉(OR=0.999, 95% CI: 0.996~1.001)、PCOS(OR=0.735, 95% CI: 0.497~1.085)、卵巢囊肿(OR=1.103, 95% CI: 0.917~1.327)、POF(OR=1.061, 95% CI: 0.461~2.443)、子宫内膜异位症(OR=1.165, 95% CI: 0.951~1.425)和子宫肌瘤(OR=1.001, 95% CI: 0.997~1.006)的风险均无关(均P>0.05)。反向分析表明,卵巢囊肿与mtDNAcn水平升高有关(P=0.002),且不存在异质性和多效性。  结论  卵巢囊肿与mtDNAcn的增加存在关联。提示mtDNAcn可能作为卵巢囊肿的1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的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与百白破疫苗联合接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王秋月, 孙芯蕊, 杨帆, 王齐, 王雷, 魏晟, 蒋红卫
2025, 29(4): 448-45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2
摘要(26) HTML (8) PDF(2)
摘要:
  目的  评价国产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 PCV13)与免疫规划疫苗百白破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pertussis, DTaP)联合接种策略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  方法  采用Treeage pro 2022软件模拟构建10万名新生儿出生队列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评估PCV13与DTaP联合接种策略相比于PCV13单独接种策略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结果  实施PCV13和DTaP疫苗联合接种策略,PCV13的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分别为40%、80%时,每减少1例病例的增量成本分别为5 537.8元和5 425.8元。每增加1个质量调整寿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的增量成本分别为365 068.2元、354 648.8元。  结论  实施PCV13与DTaP疫苗联合接种策略在儿童中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
河南省初中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优势分析
杨银梅, 冯海洋, 孟恩慧, 吴晓漫, 赵蔚嘉, 高永基, 苗豫东, 吴建
2025, 29(4): 455-46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3
摘要(15) HTML (9) PDF(1)
摘要:
  目的  了解初中生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为改善初中生焦虑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4―5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和商丘市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学校联结量表、亲子亲合问卷、自尊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评估8 176名初中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学校联结、亲子亲合、自尊以及焦虑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初中生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优势分析法探讨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  初中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0.819, 95% CI: 0.709~0.947)、农村(OR=0.691, 95% CI: 0.589~0.811)、家庭经济水平中等(OR=0.742, 95% CI: 0.577~0.954)、学校联结(OR=0.969, 95% CI: 0.958~0.980)、亲子亲合(OR=0.987, 95% CI: 0.978~0.996)、自尊(OR=0.876, 95% CI: 0.862~0.890)均是初中生焦虑的保护因素(均P < 0.05);九年级(OR=1.476, 95% CI: 1.237~1.761)、学习负担较重(OR=1.899, 95% CI: 1.298~2.779)、负性生活事件(OR=1.047, 95% CI: 1.041~1.052)均是初中生焦虑的危险因素(均P < 0.05)。优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变量呈现完全优势,依次为自尊、负性生活事件、学校联结和亲子亲合。  结论  初中生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可以从提升自尊、学校联结和亲子亲合水平以及减弱负性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出发,缓解初中生焦虑。
反事实解释框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效果预判模型中的应用
原一玮, 何航帜, 胡晓娟, 董涛, 靳婕, 赵卉, 张岩波
2025, 29(4): 461-46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4
摘要(12) HTML (11) PDF(0)
摘要:
  目的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住院患者,构建结合反事实解释框架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模型,精准预测患者住院疗效并提供临床决策支持。  方法  选择2012―2020年因AECOPD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患者3 046例,以中位住院时长内是否好转出院作为结局变量,构建5种ML预测模型并进行性能对比。最后使用反事实框架解释最优模型并提供干预方案。  结果  CatBoost(categorical boosting)模型的综合性能最好,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48、准确率为68.4%、精确率为70.6%、召回率为69.1%、F1值为69.8%、布里尔分数为20.4%,校准曲线接近对角线。通过反事实解释框架直观呈现了患者的结局发生机制,生成的可干预方案可协助医生改善AECOPD患者的住院疗效。  结论  在仅使用常规电子医疗病历数据的情况下,基于CatBoost的预测模型可实现对AECOPD患者住院疗效的预测,结合反事实解释框架可为医生提供针对AECOPD患者的个性化干预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述
积极应对老龄化背景下“超级老人”的国际研究进展
刘韦余, 梁力中, 曾泳添, 刘洲, 曾志嵘
2025, 29(4): 468-47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5
摘要(12) HTML (11) PDF(0)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认知障碍等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超级老人”这一群体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他们在情景记忆方面表现卓越,并在非情景记忆领域至少达到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尽管国际上对“超级老人”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国内相关研究仍然较为匮乏。开展针对“超级老人”的研究对于我国预防老年认知障碍、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国际研究成果,呼吁在解决当前研究难题的同时,将认知与躯体健康研究相融合,从而促进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短篇论著
基于视网膜图像自动分析技术的孕早期抑郁风险评估
张达谦, 曲翌敏, 徐仲鍈, 李作为, 马海会, 叶琪, 江宇
2025, 29(4): 473-48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6
摘要(7) HTML (7) PDF(0)
摘要:
  目的  探索基于机器学习的视网膜图像自动分析技术用于孕早期抑郁的风险评估。  方法  于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招募了936名孕妇,在孕早期拍摄其双侧视网膜图像,并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中文版(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估孕妇抑郁情况。按年龄±2岁控制在1∶1至1∶4之间进行病例对照匹配,采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析技术计算常规视网膜特征,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与孕早期抑郁相关的特异图像特征。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建模,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评估模型性能。  结果  共449例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其中孕早期抑郁组92例。抑郁组视网膜血管静脉分叉角度(69.36±2.17)和静脉血管分叉系数(0.83±0.01)均低于非抑郁组(69.95±2.00, t=2.47, P=0.014; 0.84±0.01, t=2.56, P=0.011)。基于视网膜特征风险评估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5(95% CI: 0.990~0.999),模型灵敏度为0.978,特异度为0.958。  结论  基于视网膜图像自动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对孕早期抑郁进行识别,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1972―2021年江苏省启东市鼻咽癌发病
王军, 陈永胜, 朱健
2025, 29(4): 481-48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7
摘要(17) HTML (10) PDF(0)
摘要:
  目的  分析1972―2021年江苏省启东市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 NPC)发病流行特征,为NPC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计算1972―2021年NPC的粗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简称世标率)、35~<65岁截缩率和0~<75岁累积发病率等。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NPC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采用Joinpoint 4.9.1.0软件进行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NPC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  结果  1972―2021年启东市NPC共计发病1 283例,粗发病率为2.29/10万,世标率为1.65/10万,35~<65岁截缩率为3.62/10万,0~<75岁累积发病率为0.18%。男性NPC发病870例,粗发病率、世标率分别为3.15/10万、2.34/10万;女性NPC发病413例,粗发病率、世标率分别为1.45/10万、0.99/10万。年龄-时期-队列分析显示,年龄和时期效应是NPC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出生队列效应则无统计学意义。1972―2021年启东市NPC世标率合计、男性和女性的AAPC分别为0.14%(95% CI: -0.53%~0.81%, t=0.40)、-0.24%(95% CI: -0.86%~0.38%, t=-0.76)和0.39%(95% CI: -0.89%~1.70%, t=0.60),趋势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启东市NPC 50年来标化发病率整体无较大变化趋势,近20年来有一定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受老龄化影响较大,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应重视中老年人群和男性NPC的防治和健康教育。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群的共性影响因素
马点玉, 荣向霞, 苏春燕, 童静静, 洪士开, 陆天雅
2025, 29(4): 487-49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5.04.018
摘要(13) HTML (6) PDF(1)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群的共性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2―2023年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546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 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 MDASI-C)评估过去24 h内19项恶性肿瘤常见症状的严重程度。将MDASI-C平均得分≥7分者划为高症状组,<7分者划为低症状组。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癌种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群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锻炼频率、BMI、确诊时间、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数量、血钠水平以及血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均P<0.10)。3种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0.44,95% CI:0.27~0.74)、低BMI(OR=0.93,95% CI:0.88~0.98)和低血红蛋白水平(OR=0.98,95% CI:0.97~0.99)均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出现相关症状群的风险增加有关。  结论  低文化程度、低BMI及低血红蛋白水平均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群的高危因素,化疗前应针对性预防,以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
2010―2023年云南省青年学生性行为状况分析
宋丽军, 肖民扬, 王晓雯, 付丽茹, 李雪华, 牛瑾, 张祖样
2025, 29(4): 492-49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04.019
摘要(491) HTML (448) PDF(40)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青年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青年学生性传播疾病感染水平。  方法  每年4~6月在固定的2个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地区开展连续横断面调查,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抽取青年学生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virus C, HCV)抗体。  结果  2010―2023年共调查青年学生22 753人,HIV阳性率为0.01%,梅毒阳性率为0.04%,HCV阳性率为0.01%。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知识知晓率平均为88.6%,女性高于男性(x2 =14.137, P < 0.001)。12.3%青年学生自述有过性行为经历,其中男性高于女性(x2 =1 279.14, P < 0.001),不同性别青年学生有性行为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均P < 0.001)。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9.5±1.9)岁,95.0%性伴为异性恋人,71.5%使用了安全套。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中,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商业性伴和同性性伴均有性行为发生,比例分别为43.6%、20.0%、1.5%和1.3%。最近1年做过HIV检测并知晓结果的比例平均为10.5%,呈现逐年上升趋势(x趋势2=659.509, P < 0.001)。  结论  云南省青年学生发生性行为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安全套使用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该人群中HIV检测覆盖率不高,建议针对青年学生加大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该人群的安全性行为意识,并动员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青年学生及时主动寻求HIV咨询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