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17卷  第8期

显示方式:
简讯
国家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实习指导》第四版定稿会召开
黄芬, 潘和平
2013, 17(8): 640-640.
摘要:
论著
人感染H7N9禽流感分布异常及其异常起源之可能
徐德忠, 张扬, 王波, 唐晓凤, 张景霞, 孙慧敏, 张磊, 陈长生
2013, 17(8): 645-650.
摘要:
目的对今年2月我国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分布和起源进行分析。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对WHO和我国资料以及相关疾病流行史进行比较。结果 5种异常:流行强度:3个月内病例多,涉11个省市;而人H5N1禽流感7个月仅18例;地区和传染源栖居点:人禽流感(h-AI)应发生在野或家禽已有该型病毒流行之地;虽在韩蒙多国检出H7N9 AIV,但我国从未见;新H7N9 AIV也限在3活禽市场;年龄分布:发病平均年龄为59.02岁,主要原因是h-H7N9 AIV对我国为全新病毒:老人毫无特异免疫,非特异免疫低下,易感性最高;传播方式异常:已有3起家庭聚集,其中1起存在有限的人传人;而人H5N1禽流感首发后7年才有。结论人H7N9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甚至人兽共患病的流行自然史明显不符,不能排除h-H7N9 AIV异常起源之可能。
中国大陆13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闫铁成, 肖丹, 王波, 张磊, 李端, 苏海霞, 张维璐, 闫永平
2013, 17(8): 651-654.
摘要:
目的描述和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该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大陆2013年3月30日~5月20日期间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30例,利用2检验、线性趋势检验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描述并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130例确诊病例中,报告发病时间的104例,同时报告发病时间和确诊时间的103例。死亡病例36例,其中,同时报告发病时间和死亡时间的21例。首例病例发生于2月19日,末例病例发生于5月3日,病例的发病高峰出现在3月末至4月中旬。21例病例发病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6±8)天(6~36天),103例病例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9±5)天(1~39天),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呈下降趋势(F=37.56,P<0.001)。确诊病例中,男性、50岁及以上者居多,分别占69.6%(87/125)和72.8%(91/125)。病例分布于中国10个省(直辖市),存在空间自相关性(Z=3.90,P=0.001),浙江、上海、江苏3个省(直辖市)报告的病例总数占病例总数的81.5%。结论男性、中老年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易感人群。我国...
2005-2012年无锡市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陆兵, 钱燕华, 石平, 施超
2013, 17(8): 655-658.
摘要:
目的掌握2005-2012年无锡市流感流行规律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和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结果 2005年10月~2012年12月,无锡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年龄构成以0~5岁为主(62.31%),流感病毒分离平均阳性率为19.29%,其中季节性A(H1N1)占11.99%,季节性A(H3N2)占28.15%,B型占34.17%,甲型H1N1占25.70%。各年龄组人群感染流感毒株型别不同(2=250.60,P<0.001)。总阳性率每隔2年升高一次,ILI与流感病毒活动度之间呈正相关(r=0.241,P=0.024)。ILI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2006年3~4月份和2009年9月份,主要由B型和甲型H1N1引起。结论 ILI、ILI%和流感病毒阳性率三者的高峰基本吻合,并与流感优势毒株交替变化一致...
男男性行为者生存质量与性行为及艾滋病预防服务的关系研究
王毅, 张光贵, 李六林, 樊静, 赵西和, 周力
2013, 17(8): 659-665.
摘要: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生存质量与性行为及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预防服务的关系。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在固定场所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调查对象进行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合格问卷400份,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15.03±1.48)、(13.16±1.35)、(15.22±1.78)、(13.26±1.3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的影响因素情况分别是生理领域:不了解性伴有无健康问题、近6月性伴主要是男性偶然性伴,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性病检测或治疗、宣传材料发放;心理领域:自认性伴没有健康问题、近6月无保护性口交、近1年接受过性病检测或治疗,AIDS知识信息来源咨询服务、来源书籍;社会关系领域:近6月无保护性口交、AIDS知识信息来源医生;环境领域:性伴没有健康问题、近1年患过性病、近6月性伴主要是男朋友、AIDS知识信息来源宣传材料。结论 MSM总体生存质量不高,受性...
2009-2011年烟台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珊, 程晓松, 姜聚军, 林荣, 王茂波
2013, 17(8): 666-669.
摘要:
目的探讨烟台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传播相关的行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与血清学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2011年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使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共调查1 169名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最近6个月每次都能坚持使用安全套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促使MSM最近6个月坚持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有:艾滋病知识得分(OR=0.60,95%CI:0.37~0.97),最近1年曾被诊断为性病(OR=2.18,95%CI:1.51~3.16),最近1年接受过干预服务(OR=0.47,95%CI:0.35~0.64)。结论烟台市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安全套使用率近3年呈升高趋势,但不安全性行为的普遍存在,不能100%坚持安全套的使用等行为还需引起高度重视。
2010-2012年广东省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的病原学研究
琚雄飞, 许岸高, 方巧云, 黄娟媚
2013, 17(8): 670-673.
摘要:
目的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广东省发热伴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的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和RFI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519例临床标本进行风疹、麻疹、肠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人类小DNA病毒B19、伤寒副伤寒等病原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9例样本中检出314例RFIs病原体阳性标本,阳性率为60.50%。病原谱构成前3位为肠道病毒、水痘病毒和风疹病毒。不同年龄组感染的病原谱构成也不同:0~和5~岁年龄组以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为主,风疹在15~岁年龄组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而水痘在60岁以上年龄组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原体在不同年...
深圳市龙岗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
孙春云, 林琳, 刘渠, 刘凤仁, 叶碧莉, 刘峰, 庄辉元
2013, 17(8): 674-676.
摘要: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探讨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龙岗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重症病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岗区4年共报手足口病病例28 948例,年平均发病率183.13/10万;重症病例102例,占病例总数的0.35%;死亡18例,占重症病例的17.65%,占全部病例的0.062%。病例男性多于女性,0~3岁散居儿童是发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高发人群,4~7月为发病高峰月份。EV71是主要病原体。男性患儿发生重症的概率(389/10万)高于女性(290/10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14.48,P<0.001)。结论 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强,应重点加强0~3岁低幼龄儿童的社区防控力度和提高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和救治力度。
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猩红热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红梅, 朱渭萍, 费怡, 王远萍
2013, 17(8): 677-680.
摘要:
目的对上海浦东新区儿童猩红热病例进行调查,探讨猩红热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1日~2012年4月30日间,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本辖区10个社区儿童猩红热病例作为病例组,按户籍类型、年龄、性别和儿童职业4个指标进行1∶2配对选择对照开展猩红热调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猩红热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浦东新区儿童猩红热主要集中在7~8岁年龄组,发病高峰为6月和11月。前1年经常前往医院就诊(OR=3.528,95%CI:1.023~12.166)和前1月接种疫苗(OR=3.651,95%CI:1.064~12.527)均与猩红热的发病呈正相关。结论幼托机构和学校是猩红热的防控重点。前1年经常前往医院就诊(总次数≥4次)和前1月接种疫苗是猩红热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猩红热发病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猩红热预防和控制措施。
上海市乙肝病毒感染家庭聚集性及感染模式研究
黎健, 刘景一, 胡家瑜, 李燕婷
2013, 17(8): 681-683.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乙肝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状况及其感染模式,为完善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抽取上海市6个区的乙肝病人337例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92例,对其全部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 1 567名调查对象乙肝总感染率为77.28%,629户家庭共有15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模式,其中以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和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二项阳性,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e抗体(hepatitis Be antibody,HBeAb)、anti-HBc三项阳性和anti-HBs、HBeAb、anti-HBc三项阳性等模式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0.64%、26.67%和10.24%。20岁以下年龄组HBV感染率(27.40%)低于其他年龄组(P<0.001);男性家庭成员HBV感染率(78.51%)稍高于女性...
肺结核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日辉, 李卓林, 姚燕, 王璐璐, 艾立哲, 翟广, 谭宇才, 于雅琴
2013, 17(8): 684-686.
摘要: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PTB-DM)患者与单纯性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进行比较,探讨PTB-DM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采集表,收集某结核病医院PTB-DM患者和PTB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临床资料等,并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痰涂片阳性、肺部空洞,为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PTB-DM患者男性多见,以中老年为主,涂阳率和空洞率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促进PTB-DM患者的健康。
POT1 RNA干扰与煤焦沥青烟提取物对BEAS-2B细胞端粒的损伤效应
张建功, 王思华, 李小龙, 姚武, 燕贞, 吴拥军, 吴逸明, 王威
2013, 17(8): 687-690.
摘要:
目的探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BEAS-2B)端粒保卫蛋白1(protection of telomere 1,POT1)的表达下调与煤焦沥青(coal tar pitch,CTP)致端粒损伤的作用。方法 BEAS-2B细胞以CTP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培养。培养至1代、10代、20代和30代时分别对细胞进行POT1基因RNA干扰,然后进行端粒长度、POT1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制POT1基因的表达可导致hTERT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F=25.008,P<0.001),端粒DNA相对长度缩短(F=14.617,P=0.001),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端粒DNA相对长度缩短(F=15.988,P<0.001)。结论抑制POT1基因表达可间接促进CTP对BASE-2B细胞的端粒损伤作用。
北京市西城区40岁及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征
王丰, 陈新, 吴明
2013, 17(8): 691-694.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40岁及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流行特征。方法抽取"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中40岁及以上人群,描述分析人群MS的流行特征,并以是否腹部肥胖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共调查421人,其中男性158人,女性263人,平均年龄(62.1±9.3)岁。MS的患病人数为113人,患病率为26.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7.8%,女性患病率为26.2%,男女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P=0.718)。以个体为单位了解MS各组分的聚集情况,发现无、具有1项、2项、3项、4项组分的人群占比分别为17.1%、25.4%、30.6%、22.6%和4.3%。将符合诊断标准的MS人群按照不同的组合分组,发现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组合患病率最高,为13.1%。按腰围标准界定肥胖,肥胖人群的总体患病率为35.8%(103/288),高于不肥胖人群7.5%(10/133)的患病率(2=36.96,P<0.001),分性别分析仍然得到相同结果。结论北京市西城区40岁及以上居民MS的患病形势较为严峻,需引起高度重视,...
山东沿海地区女性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的五年对比研究
刘艺, 苗志敏, 赵世华, 阎胜利, 李长贵, 孟冬梅, 王萍, 王芳, 陈颖, 王静, 王忠超, 王颜刚
2013, 17(8): 695-698.
摘要:
目的通过与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明确山东沿海地区成年女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调查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日照年龄>20岁常住成年女性2 916人的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 2009年女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4.20%,与2004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该结论与2004年统计结果相一致;2009年女性正常组和高血压组的平均年龄、体质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血尿酸均较2004年显著升高(均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质指数、腰围、脂代谢紊乱、血糖、血尿酸、食盐摄入以及高血压家族史为女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高血压患病率较2004年无明显升高;减轻体重,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血糖、血尿酸水平等是女性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
青年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张红杰, 赵金奎, 张瑞芳, 潘璐璐
2013, 17(8): 699-701.
摘要:
目的了解青年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抄录医院病历记载信息及电话随访收集保定市发病年龄在18~45岁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资料,采用Rankin(modifiedrankin scale,mRS)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定,利用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80例,男性53例占66.25%,女性27例占33.75%。预后良好者43例占53.75%,预后不良者37例占46.25%。病死7例,病死率为8.75%。单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低、入院首次收缩压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入院诊断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预后比缺血性患者差。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入院诊断、人均月收入影响患者的预后,出血性脑卒中、经济收入较低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加强对低收入、低文化程度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北京社区居民打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调查研究
李岩
2013, 17(8): 702-705.
摘要:
目的调查并探讨打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的1个社区,在该社区中采取按年龄和性别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245名年龄在50~79岁的社区居民,通过问卷调查打鼾情况,并测量血压、血脂、血糖等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水平,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的情况,对资料完整且不患有脑卒中、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的1 050人进行分析。结果有打鼾经历的人占调查总人群的64.3%,经常打鼾的比例为31.5%;随着打鼾频率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经常打鼾者,IMT增厚的患病率为69.8%,颈动脉膨大部斑块的患病率为7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调整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经常打鼾者IMT增厚的患病危险为不打鼾者的1.71倍(OR=1.71,95%CI=1.22~2.39),斑块的患病危险为不打鼾者的3.63倍(OR=3.63,95%CI=2.57~5.12)。结论打鼾独立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防治措施变化与成本效果评价Ⅲ——2001-2011年不同防治阶段与不同时期成本效果评价
余晴, 万学祥, 刘青, 王志祥, 黄亚琴, 郭家钢
2013, 17(8): 706-710.
摘要:
目的对山丘地区血吸虫病不同阶段与不同时期防治投入与产出进行评价,为山丘地区消除血吸虫病防治措施优化可能提供参考。方法在4个行政村采用回顾性与现场调查法收集2001-2011年防治血吸虫病措施产生的投入与支出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病人群个人支出,居民经济来源差异及职业分布变化。所有费用经贴现后,按分类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不同阶段,各防治措施总费用呈现维持阶段高于综合治理阶段和防治初期。不同时期,人群感染率及阳性螺面积下降1%与0.1 hm2的成本,二类村高于一类村;耕牛感染率下降1%成本,二类村低于一类村。患病居民分析表明传播控制达标前后,按年龄组分,40~50岁年龄组患病人数占比均最大,30~40岁年龄组在0支出费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6,P=0.012);按文化程度分,初中组在2 000~4 000元费用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P=0.041),高中组在0~500元费用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32)。居民人均收支差显示种植业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结论山丘地区防治措施成本效果变化不均衡性提示,目前要减少单一感染率下降为目标的投入,...
广州地区食物频率问卷信度和效度研究
黄莉莉, 罗小铭, 谈晔, 苏宜香
2013, 17(8): 711-714.
摘要:
目的对广州地区人群营养与慢性病研究中使用的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进行信度和效度研究。方法间隔2~5周进行两次FFQ调查,比较两次结果的相关性,检验问卷的信度。在3个月内进行3次三日膳食回顾和1次FFQ调查,用3次三日膳食回顾的平均结果与FFQ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评价FFQ的内容效度。结果 (1)信度研究中膳食能量和10种营养素均为显著性正相关,以原始数值计算的相关系数(r)为0.379~0.740,平均值为0.609;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平均r为(0.589±0.123);校正能量后平均r为(0.511±0.139)。(2)效度研究中FFQ与三日膳食回顾法的膳食能量和10种营养素均为显著正相关,以原始数值计算的r为0.318~0.782,平均值0.439;自然对数转换后的平均r为(0.448±0.122);校正能量后平均r为(0.427±0.132)。(3)食物和营养素的信度研究一致率分别为70.3%和100.0%,营养素的效度一致率为100.0%。结论所制订的广州地区FFQ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研究广州市人群营养与慢性病关系较为理...
综述
宫颈癌筛查状况及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赵同香, 邓小虹, 韩历丽
2013, 17(8): 715-717.
摘要: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为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世界各国积极开展宫颈癌筛查,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宫颈癌的筛查状况及各地区宫颈癌筛查的评价指标,探讨不同地区的适宜评价指标。
方法学
季节指数法和ARIMA模型在感染性腹泻周发病数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胡建利, 刘文东, 梁祁, 吴莹, 李媛, 戴启刚, 鲍倡俊, 朱叶飞, 汤奋扬, 彭志行, 陈峰
2013, 17(8): 718-721.
摘要:
目的应用季节指数法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建立传染病周预测模型。方法利用2008-2011年江苏省感染性腹泻周报告发病数资料,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季节指数、Eviews软件建立ARIMA模型,最后进行预测精度评价。结果江苏省感染性腹泻周发病数的预测模型为:Yt=St.(-0.335 6DYt-2’-0.206 1DYt-3’+0.572 2DYt-4’+0.174 5DYt-5’+μt+0.478 5μt-1-0.197 5μt-2+0.560 8μt-4+Yt-1’),该模型回代分析的平均误差率为12.44%,对2012年各周发病数进行预测也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运用季节指数法和ARIMA模型可以建立传染病的周预测模型,用于疫情的短期预测和动态分析。
MTBDR plus线性探针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临床应用评价
屈亚虹, 李卫彬, 马振亚, 黄玉平, 王瑜, 马桦, 张蕴淑
2013, 17(8): 722-725.
摘要:
目的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简称HAIN技术)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传统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和HAIN技术同时对开封市2010年4~10月份登记的453例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耐多药检测,以传统罗氏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对HAIN技术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具有完整耐药检测结果的430例患者纳入分析。HAIN技术对新涂阳患者(P=0.589)和复治涂阳患者(P=1.000)耐药的检测效果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初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灵敏度为66.67%,Kappa值为0.56,阳性预测值为50.00%;检测复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的灵敏度为69.23%,Kappa值为0.61,阳性预测值为69.23%;所有检测结果的特异度均>91.00%,阴性预测值均>91.00%。结论 HAIN技术同传统方法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AIN技术对初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的阳性预测值偏低,检测效果有一定局限性,可能会在实际应用中造成过度诊断。
基于GIS技术的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空间分析
刘志涛, 万蓉, 王晓雯, 万青青, 余思洋, 赵江, 张强, 李娟娟, 彭敏, 阮元
2013, 17(8): 726-728.
摘要: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探讨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研究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防控野生蕈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数据,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系数探测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空间分布模式,采用局域自相关G*i统计量探测聚集位置与属性。结果 2005-201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整体上呈随机分布,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I=0.037 2,Z=1.42(P=0.202),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的广南县、文山市、砚山县、丘北县,普洱市的澜沧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景洪市为野生蕈中毒高发区域。结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具有一定的区域聚集性,相关部门应根据其空间分布相关特点,制定野生蕈中毒的防控措施。
短篇论著
保山市2009-2011年HIV哨点性病门诊就诊者监测结果分析
黄东升, 杨家芳, 李艳萍, 郭建华, 郑维斌
2013, 17(8): 729-731.
摘要:
目的了解保山市性病门诊就诊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的流行状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高危行为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及云南省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9-2011年保山市共监测性病门诊就诊者625例,年龄在15~44岁占79.2%,在婚占75.0%,本省户籍占95.8%,汉族占94.6%。HIV阳性率为0.64%,HCV阳性率为0.64%,梅毒阳性率为1.1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9.9%。最近3个月内与商业性工作者发生过性行为的占24.5%,商业性性伴数为1(1,3)人,最近3个月内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占25.2%,最近3个月发生性行为的临时性伴数为1(1,2)人。监测对象报告注射过毒品的占0.8%,报告发生过肛交行为的占0.32%。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主要为青壮年、已婚人群,绝大多数是本省户籍及汉族人口。HIV、HCV、梅毒在性病...
2007-2011年深圳市罗湖区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旷翠萍, 卓菲, 杨贵清, 文凤兰, 吴菲菲
2013, 17(8): 732-734.
摘要:
目的分析2007-2011年深圳市罗湖区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罗湖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监测数据、病原学监测结果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和2008年流感样病例与门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ILI%)曲线高峰均出现在春夏季,2007年为第20~30周;2008年为第10~30周。由于新甲型H1N1流感流行,2009年ILI%曲线高峰持续时间约7个月(20~49周),ILI%均值明显高于2007年和2008年相应时段。2010年、2011年流感ILI%曲线均未出现高峰。ILI病例主要集中在0~4岁年龄组(48.75%)、25~59岁年龄组(20.88%)及5~14岁年龄组(19.39%)。5年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0.88%(382/1 237),2009年阳性率最高(50.11%,231/461);2007-2011年共报告流感样暴发疫情140起,72.14%发生在小学。结论罗湖区流感监测结果与深圳市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暴发疫情发生时间趋势与ILI%曲线基本一致。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流行后,罗湖...
抗凝药物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李伦兰, 甘玉云, 汪亚兵, 张凡, 祁金梅, 刘玲, 丁晓云
2013, 17(8): 735-736.
摘要:
目的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抗凝药物预防下肢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为进一步用药指导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432例患者病历档案,然后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将其分为用药组和非用药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肢体肿胀、皮肤瘀斑、DVT发生率方面有无差别。结果抗凝药物使用组有9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4.46%,未使用组有25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10.87%,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0,P=0.014)。结论术后采用抗凝药物治疗,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