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3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兼程并进,开展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王声湧
1999, 3(4): 249-250.
摘要:
1990~1992年我国损伤与中毒死亡的YPLL分析
吴涛, 曹卫华, 焦健, 李立明
1999, 3(4): 250-252.
摘要:
目的 了解损伤与中毒对我国劳动力及潜在劳动力的影响及程度。方法 采用1990~1992 年全国疾病监测资料,对损伤与中毒进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分析。结果 在0~64 岁人群中,损伤与中毒的标化YPLL率三年中均居各类死因首位。前三位为自杀和自伤、溺水、交通事故。男性损伤与中毒的总死亡高于女性。交通事故是造成男性潜在寿命损失的首要原因,女性则为自杀和自伤。溺水为10 岁以下儿童损伤与中毒的首位死因。结论 对高危人群进行损伤与中毒的预防很有必要。
影响香港地区意外伤害儿童就诊时间及紧急救护因素的探讨
黄子惠, 陈维清, 陈清海, 吕炳强, 郑振耀, 周镇邦
1999, 3(4): 253-255.
摘要:
目的 探讨香港地区意外伤害儿童事故发生后的就诊时间、受伤后紧急救护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416 例意外伤害儿童的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结果 意外伤害儿童中就诊时间最短者为5 分钟,最长近24 小时,近50% 的意外伤害儿童能在2 小时内到医院就诊。意外伤害儿童的就诊时间与意外伤害类型为烧烫伤、开放性外伤、父亲的文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发生时间是夜晚11 点至清晨6 点、父母关系亲密呈显著正相关。43.0% 的意外伤害儿童接受过紧急救护处理,绝大多数由母亲完成。同其它类型意外伤害相比,烧烫伤、开放性外伤接受紧急救护措施可能性较大,OR分别为7.53和2.11。与< 1 岁组意外伤害儿童相比,1~、2~、4~、6~、> 8岁组接受紧急救护的比例较高,OR依次为2.73、2.69、2.49、8.82 和2.45。结论 对父母及看护人进行有关儿童意外伤害方面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
伤害儿童的父母其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李丽萍, 黄革
1999, 3(4): 256-257.
摘要:
目的 了解在儿童伤害发生中父母的有关因素所起的作用,以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9名伤害儿童及1 584 名对照儿童的父母亲调查,项目包括配偶有无、吸烟、饮酒与职业方面的情况。结果 母亲配偶有无、父母亲吸烟、饮酒与职业方面的情况与儿童伤害的发生有关系,父母亲饮酒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担任单位干部、商业工作人员、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及其他职业对儿童伤害的发生是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儿童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儿童少年对伤害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范存欣, 郭畅, 林汉生, 王声湧
1999, 3(4): 258-260.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中小学生及家长、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和行为差别。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学生和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7.77% 的学生听说过意外伤害,70.73%和67.04% 的学生在玩耍和运动时会想到可能发生意外伤害,44.5% 学生认为骑自行车有必要戴防护帽。不同年级比较发现,某些认知和行为随年龄增长反而变差,尤以中学生为甚。1/3 的家长和教师认同意外伤害是不能预知的,因此是无法预防的。分别只有62.77% 、62.35% 和10.94% 的家长和教师把跌伤烧伤、烫伤及自杀与他杀当做是中小学生常见的意外伤害。结论 多数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某些意外伤害认识不足。
人群伤害专题调查中的若干方法学研究
林汉生, 王声湧, 范存欣, 郭畅
1999, 3(4): 260-262.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群伤害调查的方法。方法 从调查总体的同质范围、调查方法、样本例数估计、搜集原始资料的方式和半封闭式选择答案问卷调查表的应用等方面来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 本方法有助于减少由于人群中伤害的高发生率、发生的多因性和资料来源的多途径给资料搜集和整理带来的困难。结论 用这几种方法搜集人群伤害的详细情况是可行的。
事故倾性与外周血神经递质水平关系的研究
金会庆, 张树林, 潘涛
1999, 3(4): 263-265.
摘要:
目的 探讨事故倾性者易发事故与其体内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 对46 名事故倾性成人和71 名事故倾性儿童分别以1∶1 配对比较,测定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事故组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体内多巴胺水平都较对照组低,事故组成人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较安全组显著性偏低,事故组儿童较安全组儿童体内5-羟吲哚乙酸(5-HIAA)显著性偏低,各组人群中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 机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差异可能是易发事故的预测指标。
某钢铁企业微伤的发生及影响因素初探
余金明, 王迎春, 吴系科, 吴金贵
1999, 3(4): 265-267.
摘要:
目的 探讨钢铁企业职业伤害的微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钢铁企业的工艺流程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采用回顾法收集职业伤害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资料。结果 该企业的微伤季发生率为13.4% ,带病坚持工作、性格内向、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失眠、文化程度低以及不同厂矿和工种是影响微伤发生率上升的因素,年龄和本工种工龄是影响微伤发生率下降的因素。结论 钢铁企业微伤的发生率较高,不提倡工人带病坚持工作。
《疾病控制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召开
潘和平
1999, 3(4): 267-267.
摘要:
洪灾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
王洁如, 周价, 谭红专, 林修寿, 汤学民
1999, 3(4): 268-270.
摘要:
目的 了解洪灾区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对洪灾区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定。结果 灾区儿童家庭行为问题检出率15.84% ,以神经症性行为问题为主。洪灾期间是否与亲人分离、房屋是否被冲垮、家庭人口数、性别、学习成绩、生活在单亲家庭等为洪灾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及治疗洪灾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417例故意伤害致死案例的分析
陈梅珍, 李丽萍, 徐小虎
1999, 3(4): 270-271.
摘要:
目的 探索影响故意伤害致死的因素,以便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近10 年来所收集的417例故意伤害致死死亡案例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故意伤害致死的主要死因为机械性损伤(占全死因的97.4% ),死者主要为男性(97.8% ),年龄在20~40 岁之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78.0% 。结论 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男性是高危人群,应针对这一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和控制故意伤害的发生与死亡率。
西北地区车辆事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赵全海, 鲍利平
1999, 3(4): 272-274.
摘要:
目的 探讨西北五省(区)车辆事故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原理分析。结果 1995~1998 年共发生事故86 781起,死亡26 350人,受伤55 669人,且事故发生数,伤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体运输车事故发生率明显较高,分别为41.79% 、7.83% 和25.72% 。8、9月为高发;6、7 月次之。驾龄3年以内的驾驶员较高(占33.19% ),6% 驾驶适性差的驾驶员占40% ,以超速行驶最高(占22.72% )。事故好发生于无交通控制的路段(67.73% )或平直良好路段(70.40% )。结论 应加强车辆事故的预防研究。
青年人自杀行为因素分析
俞义年, 毛德选
1999, 3(4): 274-275.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青年人自杀行为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60例15~35岁的服毒自杀者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项目包括职业、文化程度、既往史、自杀原因及女性月经史。结果 青年服毒者以女性为多,占85% ;工人、农民占73.3% ;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者占75% ;女性服毒半数以上发生在月经前期,自杀原因大多为恋爱受挫、夫妻矛盾、家庭纠纷(占76.7% );部分自杀者有酒精或药物成瘾史及自杀未遂史。结论 青年人的自杀行为有其特定的社会- 心理- 生物因素。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制定及其可行性研究
卢关平, 周春洪, 吴霭玲
1999, 3(4): 276-277.
摘要:
目的 探讨降低学生伤害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1998 年7 月对江门市区9 所中小学校3 988 名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并判断干预措施是否可行。结果 干预措施推行半年,学生伤害发生率呈持续稳定下降,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4.24% 降至1.57% ,下降62.70% (P< 0.005)。结论 伤害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一起硫酸伤害儿童案例的报告
李锦华, 邹原, 于瑞丽
1999, 3(4): 277-277.
摘要:
某钢铁企业职工自杀意念与职业紧张关系的研究
孙业桓, 马金香, 曹多志, 吴金贵
1999, 3(4): 278-279.
摘要:
目的 探讨职业人群自杀意念产生的因素。方法 采用工作紧张问卷的部分内容调查某钢铁企业7 个单位共1 194名工人中的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偶尔产生自杀念头及经常性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分别为12.8% 和0.9% ,自杀意念组职业紧张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某钢铁企业工人自杀意念与工作需求高、主动控制低、社会支持不足等工作紧张因素有关。
父母从业状况对儿童伤害影响的调查
黄革, 李丽萍, 马小红, 罗家逸
1999, 3(4): 280-282.
摘要:
目的 了解父母从业状况对儿童伤害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广东汕头市3 所中小学2 553名7~16岁儿童的伤害情况和其父母的从业状况。结果 单位负责人和个体及商业工作者子女无论是总的意外伤害率,还是在不同地点的意外伤害率,或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率普遍高于其他职业者子女,而工农渔业者子女较低,无业者子女的意外伤害率处于中等偏下。结论 父母的从业状况是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乌铁局中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张冀梅, 孙慧丽
1999, 3(4): 282-284.
摘要: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铁路局所属的六所中学的初一、二年级的28个班的1 314 名在校学生一年来的伤害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发生13 种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为83.33% 。依其伤害的发生率居前七种的分别是:跌伤(40.03% );刀割伤(38.66% );骨头卡喉(37.52% );车辆伤(19.63% );碰伤(18.19% );烧烫伤(17.50% );锐器刺伤(17.20% )。家庭是中学生受伤害的主要场所(占55.67% ),手和上肢是伤害发生的主要部位(占66.87% )。因伤害而引起缺课的为2 816 人次(占69.77% )。结论 伤害已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刊编委王滨有教授被聘为安徽医科大学名誉教授
1999, 3(4): 284-284.
摘要:
268例自杀未遂状况分析
韦婷绰, 周丽, 杨馥耕
1999, 3(4): 285-286.
摘要:
目的 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因素角度评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自杀行为。方法调查268 例病例及询问病史,从服药、饮酒动机、社会心理、家庭职业、学习情况及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资料说明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就是说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文化素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都在调节和影响人的心理。结论 一旦导致人的心理失调,对于行为都会起着消极作用。当今医药卫生推向市场、推向个体,精神药物管理存在问题,尤其在边少穷的民族地区,精神药物管理问题依然存在混乱现象,加之人群贫穷落后、文化素质偏低、服安定等药物及大量饮酒解愁,致使自杀行为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影响社会安定。
交通事故伤害4752宗的流行病学分析
李诗敏, 钟其浪, 陈河香, 王声湧
1999, 3(4): 287-289.
摘要: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高危车种和高发时间,以揭示车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流行病学原理对番禺市1997年发生的4 752宗交通事故(车祸)伤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4 752 宗,造成268 人死亡,3 202 人受伤,死亡率为20.94/10 万。高发年龄是20~49 岁的青壮年,男性车祸死亡率(29.45/10 万)是女性死亡率(12.46/10 万)的2.36 倍;骑自行车者和行人特别是老年人是车祸的高危人群,共死亡124 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7.46% ;摩托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高危车种,全年摩托车发生车祸101 宗,死亡105 人,占总死亡宗数的40.40% ,车辆死亡率为5.84/万辆。而交通事故的高发时间是夜间(17:00~24:00),共发生车祸1 709宗,死亡116 人,占总死亡人数43.28% 。结论 预防和控制车祸的对策是加强群众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限制摩托车上牌
残疾人士的健康、心理和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吴秀丽, 廖昌园, 张向霞, 吴宜娟, 范存欣
1999, 3(4): 290-292.
摘要:
目的 了解残疾人现时的健康、心理和生活状况,为制订全面社区康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进行随机抽样的入户访谈式调查。结果 肢残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听力语言残疾,视残居第三位;以疾病、先天遗传和意外伤害为三大致残原因,而车祸是意外伤害的第一致残原因;不同年龄阶段各类残疾的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心理状态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多数残疾人对福利政策感到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结论 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完善我国的残疾人福利政策等。
男女性别与儿童伤害关系的Meta-分析
戴文灿, 柴军安, 刘芝茵
1999, 3(4): 292-293.
摘要:
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找出男女性别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是否存在关系。方法 采用Meta-分析对国内外8 个调查人群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研究。结果 男孩的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女孩,性别与儿童伤害的发生中度相关,OR值为1.58(95% CI:1.34~1.86)。结论 在采取措施防止儿童意外伤害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茂名市6371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现况调查
卢玉海, 张贵云, 宁凌峰, 张彦广, 谭宇兰, 蔡乾春
1999, 3(4): 294-296.
摘要:
目的 为研究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程度,发生原因及其流行分布特征,以期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与降低伤害发生率。方法 1999 年5 月对茂名市的五所中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做伤害调查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茂名市中小学生伤害总发生率为51.17% , 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0.87% )、刀或锐器伤(24.12% )、碰伤(17.23% )、交通伤(14.10% )及烧烫伤(11.05% );以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65.60% ,其次是高中生为50.86% ,小学生较低;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独生子女及学生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应针对中小学生的高伤害率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广州地区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伤害调查分析
钟建文, 颜远茹, 许静婵, 黄春惠, 卢智鹇, 巢和安, 刘雅玲, 卓奇贰, 徐建辉
1999, 3(4): 297-299.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老年人保健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医学相关知识、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手段,对广州地区部分高校的1 001名离退休教职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高龄组与低龄组、有慢性病与无慢性病、视听能力差与视听能力好、操作功能差与操作功能好、自我感觉差与自我感觉好、生活态度消极与生活态度积极的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高龄、有慢性病、视听能力差、操作功能差、自我感觉差、生活态度消极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何宝林
1999, 3(4): 299-299.
摘要:
老年伤害研究回顾
吕筠, 李立明
1999, 3(4): 300-303.
摘要:
伤害是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成为发生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等伤害事件的高危人群,且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伤害造成的后遗伤残不仅给老年人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然而,只要认真采取科学的方法,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控制食源性疾病是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凌文华, 朱惠莲
1999, 3(4): 304-306.
摘要:
食源性疾病不仅可使感染者发病和造成死亡,而且还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人们尚未意识到其对社区健康和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因此,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尤为重要。
伤害预防和控制的信息需求问题
邹立君, 欧阳兆明
1999, 3(4): 306-308.
摘要:
从预防医学角度出发,以交通事故为例探讨了意外伤害发生、预防和控制中情报需求问题。意外伤害是一个值得高层卫生决策者重视的问题,在它的发生过程中蕴含了许多情报信息,特别是在其预防和控制中,情报的干预作用很大。
环境危害因素对高原旅行者健康的影响
叶如陵
1999, 3(4): 309-310.
摘要:
影响高原旅行者健康的环境危险因素包括:①高寒;②低气压、低氧分压;③太阳辐射;④大风、干燥和寒冷;⑤“低原反应”和“脱适应”
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
肖明
1999, 3(4): 311-312.
摘要:
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是我国旅行者近年来多发的一种疾病。通过查阅文献,对铁路旅行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论述。
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趋势分析
张佩斌, 邓静云, 徐柏荣, 胡幼芳, 池霞, 巴凌昊
1999, 3(4): 313-313.
摘要:
中小学生伤害死亡的特征及其经济损失分析
林中珉
1999, 3(4): 314-315.
摘要:
苯酚烧伤1例报告
曹大伟, 袁娟
1999, 3(4): 315-315.
摘要:
创伤的急救、护理与康复关系的研究
王金锁, 沈桂琴, 赵丰蕴, 高莹洁
1999, 3(4): 316-316.
摘要:
375例犬咬伤流行病学分析
吴惠忠, 葛奎元, 王军, 张惠忠平
1999, 3(4): 317-317.
摘要:
居民意外伤害不同调查方法的比较分析
董会敏, 闫纯锴, 张世勇, 王颖, 许英路
1999, 3(4): 318-319.
摘要:
102例腕部软组织损伤的原因分析
张彩玲
1999, 3(4): 319-319.
摘要:
徐州市0~9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
胡鹏展, 李虎
1999, 3(4): 320-321.
摘要:
治疗中风先兆预防中风发生
陈惠娟
1999, 3(4): 321-321.
摘要:
汽车生产工人工伤事故的描述性研究
李秀楼, 李立明
1999, 3(4): 322-323.
摘要:
麻城市1996~1998年农村自杀死亡流行病学调查
童吉恩
1999, 3(4): 323-323.
摘要:
老年人因伤害入院的流行病学调查
姚宇翠, 鲁红
1999, 3(4): 324-324.
摘要:
信丰县道路车祸死亡情况调查分析
郭丁妹, 何招红
1999, 3(4): 325-325.
摘要:
1996~1998年大连市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
宋琨, 楚红, 陈群
1999, 3(4): 326-326.
摘要:
厦门市同安区损伤和中毒的死亡情况分析
钟文玲, 薛常镐, 陈铁晖, 康天尝, 洪作艺, 陈上清
1999, 3(4): 327-327.
摘要:
上高县自杀原因分析
葛为民, 杨功焕, 叶江西, 李文斌, 龙健, 邹思义, 钟奇
1999, 3(4): 328-328.
摘要:
宁海县农村中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曹品元, 黄美林, 张学边
1999, 3(4): 329-329.
摘要:
0~14岁儿童因伤害入院的流行病学分析
鲁红, 姚宇翠
1999, 3(4): 330-331.
摘要:
交通伤致胫腓骨开放骨折创面感染的控制
岳维民, 刘伟
1999, 3(4): 331-331.
摘要:
文登市居民意外死亡监测分析
王润胜, 迟秀玲, 张玉英
1999, 3(4): 332-332.
摘要:
广州市计划免疫综合评价
李志群, 梁建华, 冯小娥, 黄肇康, 李小芸, 谭慧峰, 许阳, 陈健, 姚礼津
1999, 3(4): 333-333.
摘要:
163例车祸伤害的分析和救治原则
何仁亮, 张淑琴
1999, 3(4): 334-334.
摘要:
三氯乙烯职业中毒伴发过敏性皮炎的调查
黄乐仰, 熊俊
1999, 3(4): 335-335.
摘要:
一起严重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分析
熊俊, 黄乐仰
1999, 3(4): 336-336.
摘要:
某边境地区旅行意外死亡9例报告
黄克竣, 兰庆金, 包国君, 廖元
1999, 3(4): 337-337.
摘要:
淡水淹溺后心肺脑复苏15例分析
朱明辉, 黄国孟
1999, 3(4): 338-339.
摘要:
住宅区交通伤特点分析
李新超, 高爱军
1999, 3(4): 339-339.
摘要:
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及预防对策
韦湘
1999, 3(4): 340-340.
摘要:
旅行伤害与安全教育
翁钦
1999, 3(4): 341-341.
摘要:
新生儿锁骨骨折围产相关因素初探
吴婕翎, 俞钢, 吴晶晶
1999, 3(4): 342-342.
摘要:
癌症病人的非癌伤害
郑毓武
1999, 3(4): 343-343.
摘要:
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
陈源
1999, 3(4): 344-34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