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8卷  第11期

显示方式:
论著
酚类暴露与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肾功能的影响
张芾炜, 王文卓, 蔡晓敏, 王璐, 何恒, 钟荣, 田剑波, 朱颖, 缪小平
2024, 28(11): 1241-124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1
摘要(71) HTML (49) PDF(20)
摘要:
  目的  探究双酚A(bisphenol A, BPA)、双酚F(bisphenol F, BPF)、三氯生(triclosan, TCS)暴露与基因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16―202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体检人群中,招募了414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人群信息,采集其尿液样本。检测研究对象尿液样本中3种酚类暴露物(BPA、BPF和TCS)的内暴露水平。测定血清肌酐水平,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作为肾功能的指标。提取研究对象血液样本中的DNA进行高通量基因分型,并进行基因组填补和质量控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分析影响eGFR水平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最后对显著性和提示性遗传位点进行位置和功能注释,进而探究其相关生物学功能。  结果  通过高通量基因分型和基因型填补后,共得到414例样本的4 135 02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的基因型数据。在进一步鉴定中发现3个与BPA在影响肾功能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的SNPs位点(rs60391380、rs56108314和rs73082740),其位于4p16.3染色体区段并靠近ADRA2C基因,其中最显著的是rs60391380(β交互作用=-0.042, 95% CI: -0.057~-0.028, P=1.565×10-8),结合表观修饰推测该遗传位点可能与BPA发生交互作用,激活其调控元件的功能,上调ADRA2C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肾功能。本研究还探寻到844个提示性BPA交互作用位点(P < 5×10-6)。在eGFR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发现与BPF存在交互作用的提示性位点52个,未发现显著性位点;对于TCS未发现存在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和提示性位点。  结论  在人群中,BPA暴露与遗传变异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肾功能。未发现BPF和TCS暴露存在影响肾功能水平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中老年人睡眠时长、就寝时段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曹祎, 武昱, 苏彬彬, 郑晓瑛, 郭帅
2024, 28(11): 1250-125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2
摘要(93) HTML (33) PDF(25)
摘要:
  目的  探究睡眠时长和就寝时段对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独立影响及交互影响,为抑郁症状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数据,选取13 662名≥50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对睡眠时长、就寝时段和抑郁症状得分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初步探索,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睡眠时长、就寝时段和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性别和城乡的亚组分析及交互作用分析。  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34.83%的中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状。睡眠时长 < 6 h、就寝时段异常(早于21:00或晚于23:00)均是抑郁症状的独立风险因素,睡眠时长和就寝时段对抑郁症状的风险存在交互作用,就寝时段异常且睡眠时长 < 6 h抑郁症状风险最高(OR=1.32, 95% CI: 1.08~1.60)。分性别、城乡的亚组分析验证了上述结果。  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及照护者应关注中老年人睡眠时长和就寝时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母亲围孕期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关联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彭辕, 罗曼君, 阮霄睿, 李柳萱, 刘涵君, 唐嘉鹏, 秦家碧
2024, 28(11): 1257-12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3
摘要(53) HTML (20) PDF(13)
摘要:
  目的  探究母亲围孕期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的影响。  方法  在湖南省内招募首次参与孕早期产检的孕妇以构建孕早期队列,通过问卷和病历系统收集信息,通过电话随访孕妇以监测LBW等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LBW的关联。采用分层分析评估关联的稳定性。  结果  共纳入34 104对单胎孕妇及新生儿进行分析。新生儿中有3 020例被诊断为LBW,发生率为8.9%(95% CI: 8.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围孕期主动吸烟(OR=1.428, 95% CI: 1.147~1.777)、被动吸烟(OR=1.128, 95% CI: 1.031~1.235)和饮酒(OR=2.297, 95% CI: 1.949~2.706)均是新生儿LBW的危险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主动吸烟与饮酒存在拮抗效应的交互作用(OR=0.117, 95% CI: 0.049~0.278)。  结论  母亲围孕期主动吸烟、被动吸烟和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LBW的发生风险有关,提示母亲围孕期应保持健康行为方式,以预防LBW。
Th1/Th2平衡偏移在苯并[a]芘宫内暴露与胚胎停育关联中的中介效应
李福星, 刘莎, 张嘉宇, 籍静茹, 武嫣斐, 曹九茹, 魏俊妮
2024, 28(11): 1264-126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4
摘要(38) HTML (11) PDF(8)
摘要:
  目的  探讨苯并[a]芘(benzo [a] pyrene, B[a]P)宫内暴露与胚胎停育的关联,以及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1/ helper T cell 2, Th1/Th2)平衡偏移的中介效应。  方法  选取胚胎停育患者与正常妊娠但自愿人工流产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245名)。检测研究对象绒毛组织中7, 8-二羟-9, 10-环氧苯并[a]芘(7, 8-dihydroxy-9, 10-epoxy-benzo [a] pyrene, BPDE)-DNA加合物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IL-4、IL-10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a]P暴露与胚胎停育的关联,运用Bootstrap法分析Th1/Th2平衡偏移的中介效应。  结果  调整协变量后,BPDE-DNA加合物的中高暴露、高暴露水平发生胚胎停育的风险分别是低暴露水平的5.66倍(aOR=5.66, 95% CI: 2.00~16.01, P < 0.001)、5.63倍(aOR=5.63, 95% CI: 1.97~16.14, P < 0.001);中介分析结果显示,B[a]P对胚胎停育的总效应为1.220(0.501~1.939),Th1/Th2平衡偏移介导的中介效应为0.328(0.078~0.716),中介比例占26.89%。  结论  B[a]P暴露是胚胎停育的危险因素,且Th1/Th2失衡发生Th1型偏移是B[a]P暴露致胚胎停育的中介变量。
西藏自治区某医院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病毒S区氨基酸变异特征分析
徐琳莉, 袁筱婕, 张维璐, 李红燕, 吉兆华, 王玉华, 李怡君, 王月梅, 邵中军
2024, 28(11): 1270-127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5
摘要(41) HTML (14) PDF(6)
摘要:
  目的  描述西藏自治区某医院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状况,分析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S区氨基酸变异特点。  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西藏自治区某医院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根据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抗-HBc)阳性样本进行S区基因扩增及氨基酸变异分析。  结果  共纳入3 970名研究对象,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抗-HBs)和抗-HBc共检出8种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HBV感染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和地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48例样本扩增出S区序列,分型结果显示D型39例、C型8例和B型1例,其中13例在S区的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发生氨基酸突变。  结论  西藏自治区为乙肝高流行地区,HBV基因型主要是D型,HBV S区的MHR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需积极开展成人的乙型肝炎疫苗防疫措施。
2010―2020年江苏省育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李孟兰, 吴玉璘, 黄丽丽, 封婕, 张瑞金, 刘帅妹, 周青, 林宁
2024, 28(11): 1275-128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6
摘要(44) HTML (15) PDF(9)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江苏省育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血清学检测结果,为科学防控HBV感染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1 061 396例(530 698对)育龄人群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江苏省育龄人群HBV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  结果  2010―2020年江苏省育龄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总阳性率为4.49%,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总阳性率为35.82%,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HBsAg:趋势χ2 =542.665, P < 0.001; HBsAb:趋势χ2 =727.147, P < 0.001)。不同检测年份、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育龄人群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不同民族、疫苗接种情况、户口的育龄人群HBsA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但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夫妇中,单独一方HBsAg阳性的占8.33%,其中50.67%的配偶HBsAb为阴性。  结论  江苏省育龄人群HBV感染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2010―2020年育龄人群HBsAg阳性率逐渐降低。HBsAb阳性率偏低,大部分育龄人群属于HBV易感人群,尤其是在单独一方HBsAg阳性的家庭中,>50%的配偶HBsAb为阴性,建议及时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HBsAb保护率。HBsAg阳性率还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相关,需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效果。
2013―2022年自贡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卓凌云, 曹洪, 杜柯楠, 张雨, 张越, 雷立健
2024, 28(11): 1281-128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7
摘要(40) HTML (16) PDF(11)
摘要:
  目的  了解自贡市结核病就诊延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相关政策及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22年自贡市14 807例结核病患者的病案信息,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13―2022年就诊延迟率变化趋势,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自贡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就诊延迟率变化均呈上升趋势,20~ < 60岁和≥60岁年龄组就诊延迟率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20―2022年,患者来源为追踪、直接就诊、推介、其他来源,以及结核性胸膜炎的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风险更高(均P < 0.05)。学生、家政及待业、工人及民工、主动发现、病原学结果阴性、富顺县、贡井区的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风险更低(均P < 0.05)。  结论  2013―2022年自贡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自贡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可能与职业类型、患者来源、诊断分型、病原学结果和年份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2014―2023年南宁市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
梁夏楠, 梁长威, 徐斌, 阳世雄, 梁晓云, 潘利花, 谢艺红
2024, 28(11): 1287-129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8
摘要(44) HTML (12) PDF(7)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南宁市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vents, PHEE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开展小学水痘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3年南宁市水痘发病资料和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移动平均预警方法识别水痘流行期,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小学水痘PHEEs疫情特征,采用逐步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水痘突发疫情持续时间和各流行期内PHEEs起数和疫情总病例数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14―2023年南宁市共报告116起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流行期(66.38%),不同流行期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位持续时间(H=1.62, P=0.204)和疫情中位病例数(H=1.69, P=0.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小学总发病率(5.82%)高于其他类型学校(χ2 =646.04, P<0.001);县镇小学的疫情持续时间(F=4.02, P=0.021)、疫情平均病例数(F=4.54, P=0.013)、涉及班级数(F=9.36, P<0.001)最高;城市小学疫情涉及人数(F=28.06, P<0.001)最高。疫情首次报告病例数(β=0.84, P=0.006)、单起疫情病例数(β=0.16, P=0.048)和涉及班级数(β=1.21, P=0.004)是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流行期内疫情总起数及疫情病例总数与首起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疫情总起数: β=0.08, P=0.029; 疫情病例总数: β=6.16, P=0.001),与流行期内疫情平均时间间隔呈负相关(疫情总起数: β=-0.21, P<0.001; 疫情病例总数: β=-8.14, P=0.001)。  结论  在水痘流行期应重视小学水痘疫情的防控,提高对校园水痘聚集疫情监测的敏感度,减少班级间传播可缩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同时应加强流行期异常信号识别(首起疫情持续时间、疫情间隔时间),以及时评估整体暴发水平。
Joinpoint回归模型在2005―2023年青海省流行性感冒发病趋势的应用
覃胜林, 赵金华, 邓萍, 张阳, 姜雨淇
2024, 28(11): 1295-130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09
摘要(68) HTML (19) PDF(18)
摘要:
  目的  分析2005―2023年青海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发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高原地区特异性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导出青海省流感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2005―2023年青海省流感的发病率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评价2005―2023年青海省流感发病特征的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05―2023年青海省累计报告流感病例31 156例,西宁市和海东市累计报告流感病例占全省的77.59%(24 174/31 156);2005―2023年青海省总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为31.18%(t=4.780, P < 0.001);年发病率在性别趋势变化上呈平稳态势;0~ < 5岁组、5~ < 15岁组、15~ < 25岁组、25~ < 60岁组和≥60岁组发病率整体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3.45%、31.20%、27.30%、27.31%和34.61%,所有年龄组发病率均以2021年为转折点,在转折点前缓慢上升,在转折点后急速上升。  结论  2005―2023年青海省流感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21年后快速增长,目前处于高发态势,应全面优化医疗资源调配,重点防控地区以西宁市、海东市为圆心向四周辐射;<15岁和≥60岁人群为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流感监测预警,同时积极推动该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2017―2023年青海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的时空分析及预测模型比较
姜雨淇, 龙江, 赵金华, 张华一, 邓萍, 姜文琦
2024, 28(11): 1301-130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0
摘要(58) HTML (30) PDF(15)
摘要:
  目的  分析青海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 OIDD)流行情况与变化特点,为2024年青海省OIDD发病率提供预测。  方法  以2017年1月―2023年12月青海省OIDD的月发病率和年发病率为原始数据,利用Arcgis 10.8软件对青海省年发病率进行地图可视化,使用GeoDa 1.16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R 4.3.1软件建立青海省OIDD的季节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Holt-Winters)模型、神经网络自回归(neural network autoregression, NNAR)模型、指数平滑空间状态(trigonometric seasonality, Box-Cox transformation, TBATS)模型、先知模型。根据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评价模型拟合效果。  结果  除Holt-Winters模型之外,各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捕捉发病率趋势,其中NNAR模型训练集的MAE为0.90、RMSE为1.25、MAPE为16.43,在TBATS等模型中表现最好;NNAR模型测试集除RMSE值大于SARIMA模型和TBATS模型外,MAE和MAPE值均小于其他模型,总体而言预测性能最佳。因此,可基于NNAR模型对2024年青海省OIDD发病率做出预测,为高海拔地区的疾病预防策略做出启示。  结论  2017―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为OIDD的高发地区。模型预测中,NNAR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但在实际情况中需要结合各地区时空特征和流行趋势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安徽省两市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分析
李涛, 唐继海, 候立娟, 玄坤, 毛雷婧, 徐海洋, 闫建强, 任中杰, 王斌冰
2024, 28(11): 1308-131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1
摘要(46) HTML (20) PDF(2)
摘要:
  目的  评价安徽省两市≥18岁人群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  方法  采用开放性研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亳州市谯城区招募≥18岁人群大规模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组和慢性基础疾病(简称基础疾病)组,评价两组接种每剂次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结果  (1)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2 257人,其中健康组9 984人,基础疾病组2 273人;完成新冠灭活疫苗两剂次接种的研究对象共11 874人,全程接种率为96.88%,基础疾病患病率占比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高血压(68.28%)、糖尿病(18.43%)、脑梗死(8.32%);(2) 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2%(51/12 257),所有不良反应均发生于28 d内,基础疾病组和健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0%和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28, P=0.868);(3)除硬结/肿胀外,其余不良反应健康组与基础疾病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程度以1级为主(45例),1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两组的1级、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健康组、基础疾病组第1剂次与第2剂次不良反应均以1级为主,2剂次间不良反应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成年人在接种不同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时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乔政, 马儒林, 郭恒, 张向辉, 何佳, 王馨平, 木拉提别克·克尔曼, 郭淑霞
2024, 28(11): 1316-132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2
摘要(42) HTML (16) PDF(2)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对比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T2DM影响因素的差异,为该地区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T2DM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0年和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样本采集。于2013―2017年对哈萨克族进行随访调查,于2019―2022年对维吾尔族进行随访调查,以随访满5年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影响因素与T2DM事件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结果  共纳入5 714名研究对象,其中3 304名维吾尔族和2 410名哈萨克族研究对象,随访期间新发T2DM分别为428例和165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3.0%、6.8%;两组人群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T2DM家族史、肥胖、高血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异常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异常是维吾尔族人群T2DM特有的危险因素,男性、超重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异常是哈萨克族人群T2DM特有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维吾尔族人群T2DM发病率高于哈萨克族,两民族T2DM发病因素及其关联强度均有一定差异,针对不同生活方式和民族特点,应开展相应的T2DM防控措施。
1990―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魏欣悦, 祖力亚尔·塔力甫, 钟盼亮, 赵艺皓, 王云鹤, 郑晓瑛, 苏彬彬
2024, 28(11): 1321-132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3
摘要(105) HTML (22) PDF(21)
摘要: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60岁老年人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提供的中国≥60岁老年人伤残调整寿命年数据,使用该数据库提供的世界人口数作为标准对其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检验其长期变化趋势,分析1990―2019年中国≥60岁老年人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1990―2019年中国≥60岁老年人一级病因疾病负担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传染病所造成的疾病负担下降幅度最大,从1990年的6 079.32/10万下降到2019年的2 056.84/10万;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老年人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2019年为71 694.02/10万。在三级病因中,结核病疾病负担下降幅度最大;2019年,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和结核病,跌倒、道路伤害和自杀分别是造成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和伤害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结论  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日益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对重点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肌肉骨骼疾病等)以及重点人群(男性、≥85岁人群)的防控,通过管理健康风险因素及可改变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降低疾病负担。
2000―2030年江西省各地级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估计和趋势分析
张兴超, 陈三仟, 马婧杰, 邓雨婷, 周思雨, 丁静, 胡松波
2024, 28(11): 1330-133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4
摘要(31) HTML (13) PDF(4)
摘要:
  目的  分析2000―2030年江西省各地级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 5 mortality rate, U5MR)的趋势和地区差异。  方法  采用2000―2012年江西省县(区)U5MR、出生人口计算各地级市U5MR,构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估计2013―2022年江西省各地级市的U5MR。用一阶单变量灰色模型[grey model with one variable and one-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GM(1, 1)]或等维递补GM(1, 1)模型对2023―2030年江西省各地级市U5MR进行预测。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衡量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不平等。  结果  2000年江西省U5MR为48.842‰,最低和最高的地级市分别为南昌市(36.616‰)、赣州市(58.729‰)。2030年江西省U5MR预计为3.472‰,最低和最高地级市预计分别为南昌市(1.980‰)、宜春市(4.987‰)。2000―2030年江西省各地级市的U5MR均呈快速下降趋势,地区差异随U5MR的下降在逐渐缩小。2000、2005、2010、2015、2020年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51、-0.065、-0.090、-0.096、-0.101。  结论  2000―2030年江西省U5MR整体呈下降趋势,地区差异随U5MR的下降在逐渐缩小,与社会经济水平相关的5岁以下儿童健康不平等呈扩大趋势。
m6A甲基化调节因子在慢性肾脏病中的预测价值
崔超群, 张帆, 李怡淳, 张铁如, 周涵, 雷立健
2024, 28(11): 1336-134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5
摘要(38) HTML (17) PDF(3)
摘要:
  目的  研究RNA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甲基化调节因子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中的表达变化,为疾病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方法  选取中国华北地区某市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例组(151人)和对照组(362人)基线特征,并分析RNA m6A甲基化调节因子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利用LASSO回归筛选相关变量用于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病例组中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hyltransferase like 14, METTL14)表达水平更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ETTL14(rs=-0.110, P<0.05)、去甲基化酶AlkB同源物5(human Alk B homolog 5, ALKBH5)(rs=-0.218, P<0.001)均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呈负相关;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 FTO)与尿素(rs=0.169, P<0.001)、TGF-β1(rs=0.088, P<0.05)均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血肌酐、METTL14、总胆固醇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CKD患病的预测因子(均P<0.05)。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值为0.796(95% CI: 0.752~0.840),Bootstrap法验证平均绝对误差值为0.036,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χ2 =12.57, P=0.128)。  结论  METTL14在CKD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CKD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
综述
CRISPR检测技术应用于核酸现场即时检测系统综述
王雪琪, 何纳
2024, 28(11): 1344-134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6
摘要(69) HTML (32) PDF(17)
摘要:
  目的  为了解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检测技术应用于核酸现场即时检测的研究现状。  方法  以“CRISPR”“nucleic acid detection”“point-of-care testing”或“POCT”为关键词,系统检索公开发表在PubMed、BioRxiv和MedRxiv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  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7篇文献,汇总分析CRISPR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Cas)酶扩增方法、灵敏度、特异性、检测时间等方面信息。本研究结果显示,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等核酸扩增方法后,CRISPR检测技术的灵敏度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相当。  结论  CRISPR检测过程在30~100 min即可完成,检测结果可肉眼读取,且检测成本与抗原检测相当,适用于资源匮乏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核酸现场即时检测。
短篇论著
2022―2023年哈尔滨市蜱叮咬就诊人群森林脑炎、阿龙山病毒感染状况
路雅贤, 王伟, 张露, 彭晓红, 陈登辉, 张宇, 周梦超, 田行, 李婉婷, 吕首旭, 吴文忠, 侯志军
2024, 28(11): 1349-135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7
摘要(32) HTML (12) PDF(5)
摘要:
  目的  探究2022―2023年在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就诊的哈尔滨市蜱叮咬人群中森林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阿龙山病毒(Alongshan virus, ALSV)的感染情况。  方法  利用2022―2023年在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就诊的哈尔滨市蜱叮咬人群的检测数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探究森林脑炎和阿龙山热的感染情况。  结果  2022―2023年在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就诊的哈尔滨市蜱叮咬的人数为159人,其中阿城区和宾县分别占该院总哈尔滨市蜱叮咬就诊人群的30.19%(48/159)和16.35%(26/159);哈尔滨市的主城区为松北区、道外区、道里区、南岗区、香坊区,分别有7、1、3、7、7名人员被蜱叮咬后到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就诊。在该院哈尔滨市蜱叮咬就诊人群中,森林脑炎和阿龙山热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37.74%(60/159)和10.06%(16/159)。在该院就诊的哈尔滨市蜱叮咬的人群中检出的TBEV为远东亚型。  结论  在哈尔滨市的市区和周边县(市)均有被蜱叮咬的风险,并可能感染TBEV和ALSV;除森林脑炎和阿龙山热外,哈尔滨市还可能流行莱姆病、斑点热等其他蜱媒疫病,应加强哈尔滨市蜱传疾病流行情况的监测,广泛宣传预防蜱媒疫病的知识。
2017―2019年某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性及滞后效应
刘莹莹, 苏通, 薛卫聪, 赵文娜, 谢赟, 魏亚梅, 于秋丽, 韩旭, 李琦
2024, 28(11): 1355-136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8
摘要(46) HTML (19) PDF(9)
摘要:
  目的  分析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的发病影响及其滞后效应。  方法  在中国气象数据网获取2017―2019年某市逐小时气象数据,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7―2019年某市手足口病每日发病数据。使用两组数据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  结果  以气象因素的中位数值为参考,手足口病的累积发病风险随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累积发病风险曲线近似为S型。温度为-8.5~-4.0 ℃,滞后6~23 d时,日均气温表现为保护作用,日均气温为-8.5 ℃,滞后7 d时,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最低(RR=0.741, 95% CI: 0.583~0.941)。日均气压为1 015~1 038 hPa,滞后4~25 d时,表现为保护作用,日均气压为1 038 hPa,滞后25 d时,发病风险最低(RR=0.706, 95% CI: 0.540~0.924)。  结论  手足口病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高温会增加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其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并不稳定;低温及高气压会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三者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014―2023年福建省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和时空聚集性
张海荣, 林志强, 吴瑞红, 黄丽芳
2024, 28(11): 1361-136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4.11.019
摘要(40) HTML (20) PDF(15)
摘要:
  目的  分析福建省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流行趋势和时空聚集性。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3年福建省戊肝报告发病数据,运用Joinpoint 5.1.0.0模型描述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使用SaTScan V9.5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2014―2023年福建省共报告戊肝病例8 10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5/10万,2014―2020年呈下降趋势(APC=-7.41%, 95% CI: -22.09%~2.25%, P=0.009),2020―2023年呈上升趋势(APC=15.95%, 95% CI: 0.94%~42.43%, P=0.034)。戊肝主要流行季节在冬春季,男性戊肝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χ2 =583.42, P < 0.001),报告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4 607.00, P < 0.001)。时空扫描分析发现7类戊肝空间聚集区域。  结论  2014―2023年福建省戊肝报告发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中老年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分布存在时空聚集性,需加强高危人群和热点地区的戊肝监测和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