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25卷  第7期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共卫生的百年历程和宝贵经验
代长彬, 叶冬青, 王兆良
2021, 25(7): 745-748,75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1
摘要(563) HTML (426) PDF(105)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围绕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将公共卫生视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要件,并努力实践之。本文回顾了党领导公共卫生艰苦卓绝的百年历程,展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预防为主、党的领导等宝贵经验,分析了当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述评
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机遇与挑战并存
杨仕贵
2021, 25(7): 749-75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2
摘要(746) HTML (378) PDF(176)
摘要:
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疫苗普及,全球在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率和发病率上取得了巨大效果。与此同时,随着针对丙型肝炎的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成功研发,也为消除丙型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带来希望。然而,由于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率不高、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获得性在国家或地区间不均衡以及对病毒性肝炎危害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病毒性肝炎的疾病负担依然较重,仍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需要完善现有的应对策略,强化疫苗免疫、扩大筛查力度、普及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性措施。本文就全球及中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概况、防治现状、WHO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及所采取的行动计划作一探讨。
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
传染病流行病学中基本再生数与有效再生数指标的研究进展
张晓宝, 严丹莹, 陈灿, 蒋黛西, 丁丞, 蓝蕾, 吴杰, 杨仕贵
2021, 25(7): 753-757, 79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3
摘要(2650) HTML (1159) PDF(650)
摘要:
当一种新的传染病出现时,研究者们往往会用一些流行病学指标来衡量它的传播能力,其中一类重要的指标就是基本再生数(R0)和有效再生数(Re)。然而,R0Re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结果解释等在许多场景中被错误地理解,甚至误用。本文围绕R0Re的定义、计算方法、两者关系、影响因素、流行病学意义、应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传染病的基本再生数等进行综述,为卫生决策部门利用R0Re制定针对性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论著
2014-2018年中国大陆结核病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毕圣贤, 胡锡健, 张辉国
2021, 25(7): 758-762, 81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4
摘要(924) HTML (576) PDF(146)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结核病发病率受每千人床位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人口密度与全年日照时数等因素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今后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各年份中国大陆结核病发病的时空集聚性;建立时空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揭示结核病发病的时空非平稳性,同时与经典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拟合结果相比较。  结果  2014-2018年中国大陆结核病发病率全局空间Moran's I指数分别为0.43、0.44、0.47、0.49、0.37,呈现一定的时空相关性;时空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系数函数取值在(-1,1)区间波动,能很好反映结核病发病的时空异质性,各系数函数可信区间均不含0,通过时空非平稳性检验。多项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均优于经典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结论  中国大陆31个省份结核病发病率与四个宏观因素密切相关,各地区需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区域防控策略。
青海省2014-2019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
梁达, 商越, 王兆芬, 马斌忠
2021, 25(7): 763-76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5
摘要(559) HTML (301) PDF(74)
摘要: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4-2019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对青海省2014-2019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  结果  青海省2014-2019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49.6%,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患者就诊延迟率也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5岁年龄组、患者来源中的因症推荐、追踪和治疗分类中的复治是发生就诊延迟的高风险患者。非农民职业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低于农民患者。  结论  青海省2014-2019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呈现下降趋势。年龄、职业、患者来源和治疗分类是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关注发生就诊延迟高风险患者。
2010-2019年福建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发病预测模型应用
林淑芳, 周银发, 张山鹰, 戴志松, 陈代权
2021, 25(7): 768-77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6
摘要(733) HTML (319) PDF(109)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福建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并探讨其在福建省肺结核月发病数预测中的应用。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0年1月-2020年6月福建省报告的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数据;利用Excel 2016软件及Arcgis 10.2软件对2010-2019年福建省报告的活动性肺结核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SPSS 24.0软件建立复合季节ARIMA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月发病数预测。  结果  2010-2019年福建省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2 842例,平均发病率53.5/10万,整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 952.427, P < 0.001),1、2、10月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7.1%、6.2%以及7.6%,3月有个小高峰,占比9.2%;沿海城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高于内陆(χ2=1 169.414, P < 0.001);男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是女性的2.77倍;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65~75岁年龄段到最高,患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阶段,占比81.5%。职业为农民工的患者占比最高,占比59.9%,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占比16.4%。ARIMA (3, 1, 2) (0, 1, 1)12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总体相对误差为2.4%,12个月预测值95% CI均涵盖真实值。  结论  近年来福建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以及农民工是肺结核防治重点人群;建立的复合季节ARIMA (3, 1, 2) (0, 1, 1)12模型可用于福建省肺结核短期发病预测。
2006-2019年中山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陈楚莹, 陈秀云, 王曼, 朱穗
2021, 25(7): 775-77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7
摘要(405) HTML (265) PDF(74)
摘要:
  目的  掌握广东省中山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报告发病率在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三个纬度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出生队列对2006-2019年中山市丙肝报告病例的影响。  结果  2006-2019年中山市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49/10万。0~<10岁组的年龄效应值呈下降趋势,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危出生队列在1970-1990年,女性在1960-1990年。2000年后男性出生队列效应RR值逐渐升高,女性逐年下降。  结论  中山市丙肝报告发病率较高,需做好高危出生队列人群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2000年以后出生男性的行为干预,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基于不同对照抽样方法下的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空间风险分析
肖霜, 张俊, 胡健, 黄家祺, 熊成龙, 张志杰
2021, 25(7): 779-78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8
摘要(598) HTML (235) PDF(49)
摘要:
  目的  基于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 H5N1, HPAIV H5N1)疫情数据,探讨比较四种对照抽样对全球HPAIV H5N1空间风险分析的影响。  方法  疫情数据来源于官方疫情监测报告。构建以国家为单位的完全随机抽样、缓冲区抽样、基于人口密度的概率抽样和最大熵(MaxEnt)抽样四种抽样,按1∶4比例抽样作为对照数据。收集整理距铁路、公路和候鸟迁徙路径的最短距离、土地类型、全球数字高程模型、婴儿死亡率6个因素,采用Logistic空间自回归模型进行建模,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抽样的影响并预测风险。  结果  四种抽样所得的AUC值在0.896~0.971间,预测能力均好,而MaxEnt抽样预测能力最优。从预测风险来看,随机抽样和缓冲区抽样预测结果存在偏差,概率抽样的预测结果存在低估,MaxEnt抽样空间风险预测结果最优。  结论  随机抽样下的全球HPAIV H5N1疫情空间风险建模结果最差,MaxEnt抽样的建模结果最好,空间风险预测地区更为准确,可作为全球禽流感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中合理对照选择的参考,同时建议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须重视对照抽样方法的选择。
河南省2015-2019年1岁以下婴儿麻疹流行特征与时空聚集性分析
肖占沛, 路明霞, 张肖肖, 张延炀
2021, 25(7): 785-79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09
摘要(541) HTML (283) PDF(51)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15-2019年1岁以下婴儿麻疹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高危聚集区,为麻疹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中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河南省2015-2019年1岁以下婴儿麻疹三间分布特征。采用SaTScan 9.4软件和ArcGIS 10.7软件对2015-2019年1岁以下婴儿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时空分布规律和高危聚集区。  结果  2015-2019年1岁以下婴儿麻疹累计报告2 75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2.8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龄婴儿,占病例总数的49.40%;每年1-5月为发病高峰。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河南省2015-2019年1岁以下婴儿麻疹发病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东向西先升高后降低,呈轻微的倒U型分布;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共识别到3个时空聚集区,主要聚集区位于南部平顶山市和南阳市的县(区),包含28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5年。  结论  2015-2019年河南省1岁以下婴儿麻疹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高发年份存在明显季节性规律,6~8月龄为其主要发病人群,2015-2019年河南省1岁以下婴儿麻疹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主要聚集区位于河南中南部,应重点关注。
甘肃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分析
赵祥凯, 张晓曙, 崔旭东, 金娜, 刘妍琛, 赵昕, 郑洪淼, 李娟生, 申希平, 孟蕾, 任晓卫
2021, 25(7): 791-794, 84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0
摘要(633) HTML (242) PDF(73)
摘要:
  目的  探讨甘肃省2017-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方法  利用甘肃省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乙脑病例数据和随访数据,计算乙脑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以及潜在减寿年数,比较不同分组的乙脑病例病情转归情况,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甘肃省乙脑患者病情转归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乙脑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病死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H=61.797, P<0.001)、不同临床分型(H=53.953, P<0.001)、有无意识障碍(H=64.367, P<0.001)以及有无脑膜刺激征(H=5.251, P=0.022)的乙脑病例病情转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二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OR=3.217, P<0.001)、临床分型(OR=1.621, P<0.001)及有无意识障碍(OR=1.969, P=0.002)对甘肃省乙脑病例病情转归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甘肃省2017年和2018年乙脑病例的潜在寿命损失分别为945.84人年和1 056.92人年,0~ < 15岁损失最小,女性损失高于男性。  结论  成人乙脑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儿童,乙脑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也主要以成人为主,影响乙脑病例转归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临床分型以及有无意识障碍。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评估石家庄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防控效果
郭建花, 孙印旗, 阎香娟, 张世勇
2021, 25(7): 795-80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1
摘要(592) HTML (196) PDF(68)
摘要:
  目的  评估疫苗接种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趋势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定量评估1949-2019年石家庄市乙脑年发病率变化趋势。  结果  1949-1968年,石家庄市乙脑发病率呈上升趋势(β1=0.19, t=-2.01, P=0.048)。1969-2019年适龄人群疫苗接种,乙脑发病率当年下降(β2=-7.83, t=-2.97, P=0.004);长期下降斜率均值(β1+β3)为-0.04/10万(t=-3.24, P=0.002);疫情暴发流行致人群发病率上升(β4=3.87, t=2.36, P=0.007)。其中免疫规划前阶段(1969-2007年),接种当年发病率下降(β2=-7.22, t=-2.98, P=0.019);持续长期下降斜率为0.29(t=-2.73, P=0.008);疫情暴发流行对人群发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β4=4.65, t=0.72, P=0.476)。免疫规划期(2008-2019年)与免疫规划前期相比,当年发病率下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β2=-2.89, t=-1.56, P=0.169);免疫规划期,发病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β3=-0.03, t=-1.16, P=0.252);暴发流行升高了人群发病率(β4=3.62, t=4.21, P=0.001)。  结论  疫苗接种致石家庄市乙脑疫情明显下降,防控效果显著。但受发病人群年龄后移影响,免疫策略也需调整。
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紧急接种期间安全性
朱立炜, 陈国杰, 姜凌, 马春雨
2021, 25(7): 802-80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2
摘要(557) HTML (271) PDF(50)
摘要:
  目的  探讨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简称新冠疫苗)在紧急接种期间的安全性,为该疫苗后期在全人群中的推广接种提供参考。  方法  在合肥市抽取19家预防接种门诊作为免疫安全性主动监测点,于2020年12月15日-2021年2月10日对合肥市接种新冠疫苗的18~59岁重点人群进行观察,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有效观察18 574人,累积接种新冠疫苗33 433剂次,接种发生一般不良反应713例次,发生率2.13%,第1剂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高于第2剂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58%(χ2=38.92, P < 0.001),2家公司生产灭活疫苗一般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 P=0.082);在注射部位红肿、注射部位硬结、发热等不良事件中,1、2和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65%、1.42%和0.06%,未发现≥4级及罕见和极罕见不良事件。  结论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05—2014年中国前列腺癌流行特征
刘灿, 李想, 王雷, 沈婉莹, 熊文婧, 让蔚清
2021, 25(7): 806-81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3
摘要(837) HTML (247) PDF(83)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4年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开展前列腺癌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Excel 2019软件提取2005—2014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部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分析2005—2014年中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05—2014年中国前列腺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的两标化率均高于农村。全国标化发病率由2005年的5.8/10万增至2014年的8.1/10万,增加39.65%;全国标化死亡率由2005年的2.3/10万增至2014年的2.4/10万,增加4.34%。城市、农村男性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40%、6.10%;城乡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51%、2.62%。60岁后的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中国60岁以上的男性是前列腺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结论  与2005年相比,2014年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趋势呈现增加,应积极制定并完善前列腺癌的防治措施,重点加强对60岁以上男性的综合预防工作。
评估细胞学、HR-HPV在阴道镜检查中发生宫颈癌前病变风险的分层研究
张一方, 薛鹏, 唐朝, 李晴, 江宇, 乔友林
2021, 25(7): 812-816, 84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4
摘要(686) HTML (246) PDF(50)
摘要:
  目的  评估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与阴道镜结果的不同组合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or worse, CIN2+)的风险。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阴道镜门诊数据库中822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基于细胞学、HR-HPV和阴道镜结果,分析患者发生CIN2+的风险差异。  结果  若发现其中两种检查结果高度异常(细胞学高度上皮内瘤变及以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worse, HSIL+)、HPV16/18+、阴道镜高级别病变),则发生CIN2+的风险高于60%;若发现三种高度异常,则发生CIN2+的风险为97.1%。  结论  当发现细胞学、HR-HPV和阴道镜结果中≥2种异常情况,未来进展为CIN2+的风险较高,应予以重视,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漏诊。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郭雅如, 黄云衡, 林艳婷, 朱春燕, 汪凯, 季益富, 余凤琼
2021, 25(7): 817-822, 83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5
摘要(838) HTML (679) PDF(121)
摘要:
  目的  探讨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群体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自杀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合肥市初中生和高中生共10 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以及探索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不同年级、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教养方式、父母关系、睡眠质量、兴趣以及有无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行为、抑郁情绪的中学生存在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均有P < 0.05);社会支持、依恋质量好的个体有更少的NSSI行为(均有P < 0.05);居住于城镇、对他人丧失兴趣、以及重度抑郁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高质量的睡眠质量、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及社会支持是NSSI行为的保护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NSSI行为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和社会应从青少年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为中学生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以减少其NSSI行为。
2010—2018年深圳市急救中心受理的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点
许波, 李丽萍
2021, 25(7): 823-82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6
摘要(408) HTML (275) PDF(40)
摘要:
  目的  调查深圳市2010—2018年人群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y, RTI)的现状,为深圳市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政策及RTI预防提供参考与建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深圳市急救中心急救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受理的RTI数据,统计深圳市RTI发生的总体情况、人群特点、时间、区域分布及伤情严重程度等。  结果  2010—2018年深圳市急救中心涉及人员伤亡的RTI共79 369例,受伤/现场死亡比为79.66∶1。深圳市急救中心RTI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8.200, P=0.004),现场死亡率总体上亦呈下降趋势(χ趋势2=4.604, P=0.032)。男性发病率为478.90/10万人,高于女性发病率223.92/10万人(χ2=92.823, P < 0.001)。受伤者年龄多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占比60.16%。按月份分布,7月份呼叫率最高,占比8.98%,2月份最低,占比4.84%;10月份现场致死人数最多,占比19.91%。按呼叫时间分布,周末高于工作日,一天24 h中RTI的就诊高峰时间为19∶00—20∶00及8∶00—9∶00,而3∶00—5∶00 RTI就诊数最低。按区域分布,各行政区间分布不均衡,以研究期间各区域平均常住人口为暴露分母计算, 光明区RTI发生率为1 007.73/10万人,大鹏新区及盐田区随后,为917.72/10万人和917.62/10万人。各区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057, P < 0.001)。急救反应时间分布呈非正态分布,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为11.93(8.23, 17.38) min, 救护车到达医院时间为24.25(17.93, 32.70) min。  结论  针对深圳市急救中心2010—2018年RTI流行病学特点,预防和控制RTI的关键是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提高重点人群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高峰时段的道路监管,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急救反应时间,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
体力活动与房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联研究
袁志权, 邬娜, 向颖, 李成英, 贾潇岳, 胡琴, 吴龙, 陈兴华, 张志辉, 钟理, 李亚斐
2021, 25(7): 829-83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7
摘要(682) HTML (576) PDF(39)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力活动与房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联。  方法  连续性纳入192名新发心房颤动患者,随访终点包括卒中、全因死亡以及生活质量。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采用全球体力活动量表(glob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GPAQ)收集患者基线体力活动情况,采用房颤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trial Fibrillation Effect on Quality-of-Life, AFEQT)收集患者终点生活质量。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体力活动与房颤患者预后的关联。运用Spearma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的关联。  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发现,休闲中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是房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HR=9.17, P=0.001);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休闲中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是房颤患者卒中的危险因素(HR1=4.97, P1=0.020; HR2=6.24, P2=0.002)。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力活动总分与生活质量正相关(r=0.158, P=0.040)。  结论  房颤患者进行适当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降低死亡和卒中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南京市35岁及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
王巍巍, 苏健, 洪忻, 杨华凤, 戚圣香, 王琛琛, 周海茸, 李潮, 叶青, 秦真真, 吴洁, 周金意
2021, 25(7): 837-84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8
摘要(543) HTML (404) PDF(64)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3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CVD)10年发病风险。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18岁常住居民61 098名作为调查对象。最终纳入年龄≥35岁且无ICVD病史36 07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评估ICVD发病风险。  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3.8±11.7)岁,其中男性17 681名,占比49.0%,女性18 398名,占比51.0%。人群ICVD 10年发病风险总得分为(5.1±3.7)分,绝对危险度为2.1%(0.8%~5.4%);其中发病风险≥10%比例为12.6%,女性高于男性(15.0% vs 1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01)。ICDV危险因素≥3的人群比例为23.0%,男性高于女性(31.8% vs 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09.07, P < 0.001)。男女各危险因素评分在总危险因素评分权重最高分别为吸烟(34.8%)和体重异常(32.5%)。  结论  南京市≥35岁人群ICVD 10年发病风险高危人群比例已超过10%。需重点关注老年人、体重异常者、高血压者。男性应加强烟草控制,女性应加强体重管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衰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交互作用
方中, 徐晓东, 王丽华, 严婷婷, 马超, 张芸
2021, 25(7): 843-84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19
摘要(493) HTML (299) PDF(3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和衰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近期死亡率以及心源性再住院率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取池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期间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衰弱量表对每位患者进行衰弱评估。随访患者出院后的全因死亡情况和心源性再住院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χ2检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计273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76例符合衰弱标准,占比27.84%,160例行PCI,占比58.61%。衰弱相对于非衰弱发生死亡的比例增大到2.77(95% CI:1.41~7.04)倍、发生全因死亡/心源性再住院增大到2.73(95% CI:1.90~3.93)倍。其中,在PCI患者中,衰弱相对于非衰弱组发生死亡和全因死亡/心源性再住院的RR值分别增加到3.02(95% CI:1.32~6.93)和2.96(95% CI:1.89~4.62)。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全因死亡/心源性再住院率高于非衰弱组(均有P<0.05)。然而,在非PCI患者中,衰弱组患者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与非衰弱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 P=0.163)。  结论  PCI增加了衰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近期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PCI与衰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机器学习算法在体检人群糖尿病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欧阳平, 李小溪, 冷芬, 赖晓英, 张慧明, 严传杰, 王楚琼, 白雨, 邢志强, 刘旭涛, 缪苗, 邓侃, 李文源
2021, 25(7): 849-853, 86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20
摘要(1143) HTML (1429) PDF(275)
摘要:
  目的  探索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算法对体检人群未来罹患糖尿病的预测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03年8月-2019年4月在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多次进行团体参检的36 292例非糖尿病人员,分层随机选取70%样本,以首次体检的性别、年龄、BMI、腰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等34项指标作为自变量,以相对首次体检时间的5年内是否罹患糖尿病为因变量,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LightGBM算法分别建立糖尿病预测模型。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剩余30%样本,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进行预测效果的评价。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LightGBM算法模型的AUC分别为0.906和0.910,在最佳临界点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和84.3%,Light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算法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6%和85.2%。  结论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LightGBM算法模型对体检人群的未来糖尿病患病风险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痴呆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分值的城乡差异
张波, 张连生, 程桂荣, 曾燕, 安丽娜, 甘旭光, 吴玉莲, 刘丹
2021, 25(7): 854-858, 8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21
摘要(530) HTML (337) PDF(54)
摘要:
  目的  使用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PAF)探讨痴呆危险因素所造成痴呆患者的比例,为今后痴呆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 361名≥65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使用χ2检验分析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在主成分分析探索危险因素之间重叠效应的基础上,计算痴呆危险因素的加权PAF  结果  城市痴呆危险因素的总加权PAF为39.51%,高血压、超重肥胖、吸烟、低教育程度、糖尿病、缺乏体育锻炼及缺乏社交的加权PAF分别为10.46%、9.78%、5.69%、5.55%、3.93%、2.75%及1.35%。农村痴呆危险因素的总加权PAF为31.66%,低教育程度、高血压、超重肥胖、缺乏社交、吸烟和糖尿病的加权PAF分别为9.21%、6.60%、4.96%、4.94%、4.44%和1.51%。  结论  不同危险因素的加权PAF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针对痴呆的预防策略和早期干预在城市及农村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短篇论著
2019年安徽省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细菌耐药差异性分析
贺玲玲, 刘艳艳, 李家斌
2021, 25(7): 859-8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22
摘要(316) HTML (176) PDF(35)
摘要:
  目的  分析2019年安徽省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细菌临床分布和耐药差异性,为不同地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合理参考。  方法  收集2019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网38家成员单位临床分离菌株按地区分成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采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皖北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皖中和皖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0.8%和60.4%;皖中地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高于皖北和皖南地区,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40.0%,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20.0%;皖南地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高于皖北地区。  结论  安徽省不同地区之间细菌耐药差异明显,需根据本地区细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
付鑫, 丁芳, 卢建华, 刘勇钢, 闫会敏
2021, 25(7): 864-86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7.023
摘要(656) HTML (238) PDF(61)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pre-liver failure, pre-ACHBLF)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预测模型。  方法  纳入97例pre-ACHBLF患者,根据4周内临床转归分为进展组和好转组,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探讨ACHBLF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和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latelet-to-white blood cell ratio, PWR)与ACHBLF发生密切相关,构建ACHBLF预测模型为Logit(P)=-1.494+1.530×TBIL(mg/dl)+3.111×PT(s)-1.711×PWR-1.786×Cr(mg/dl),该模型Nagelkerke R2为0.558,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效能为76.3%(P=0.490),曲线下面积为0.83,当评分高于最佳临界值13.88时,患者发生ACHBLF风险增高。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预测pre-ACHBLF的疾病进展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