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24卷  第12期

显示方式:
论著
HIV感染者神经认知功能及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现况研究
袁诗颖, 陈潇潇, 林海江, 石瑞紫, 李静, 徐璐璐, 乔世杰, 丁盈盈, 何纳
2020, 24(12): 1365-137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1
摘要(690) HTML (341) PDF(145)
摘要:
  目的  了解可调控危险因素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利用“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队列2018-2019年基线调查数据,选取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HIV感染者。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r model, GLM)分析包括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行为的可调控危险因素对感染者神经认知表现的影响。  结果  研究共纳入625例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行为在中老年HIV感染者中报告比例较高。在不同年龄阶段,感染者各神经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整体上以60岁以后认知功能下降较明显。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高血压是感染者定向力、记忆力、延迟回忆、语言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危险因素,其他可调控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糖尿病和腹部肥胖等尚未发现统计学关联。此外,血压临床分级分析后发现,高血压前期和语言功能(β=-0.327, P=0.020)、定向力(β=-0.216, P=0.028)下降有关,即使未发展至高血压状态,高值血压仍会对神经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结论  高血压和中老年HIV感染者神经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定向力及语言能力在高血压前期即可能受到不良影响。在日后HIV随访管理中要加大对高血压的防控力度,对高血压及早发现并进行规范化临床管理。
中越边境地区暗娼人群HIV感染及性行为特征对比分析
朱靖, 胡丹, 殷玥琪, 汪宁, 王蓓
2020, 24(12): 1371-137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2
摘要(733) HTML (257) PDF(70)
摘要: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地区中国籍与越南籍暗娼人群(female sex workers, FSWs)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现状,分析两组人群HIV感染相关因素以及性行为特征。  方法  2015-2016年期间在云南省河口县开展横断面调查,方便抽样纳入中国籍与越南籍FSWs。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HIV相关知识态度、性行为等信息;采集血液样本进行HIV、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HSV-2)以及梅毒感染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HIV感染相关因素。  结果  合计纳入1 263名FSWs,中国籍调查对象227人,HIV感染率为0.44%;越南籍调查对象1 036人,HIV感染率为2.12%。越南籍FSWs最近1月商业性性伴数量以及性服务费用均高于中国籍FSWs(均有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SV-2感染(OR=3.83, 95% CI: 1.37~10.76; P=0.032)、HIV知识知晓不合格(OR=10.40, 95% CI: 3.77~28.66; P=0.001),以及接受HIV相关干预服务(OR=0.27, 95% CI: 0.08~0.84; P=0.022)是越南籍FSWsHIV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论  中国籍与越南籍FSWs感染HIV的风险模式可能存在差异,后续HIV干预工作应针对越南籍FSWs增加服务的覆盖与可及性;对于中国籍FSWs,建议加强与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的行为干预。
2017-2018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新报告缅甸籍HIV感染者高危行为调查
杨跃诚, 赵好, 李林, 曹艳芬, 叶润华, 姚仕堂, 王继宝, 韩孟杰, 何纳, 段松
2020, 24(12): 1376-138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3
摘要(567) HTML (267) PDF(50)
摘要:
  目的  了解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新报告缅甸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高危行为的特征。  方法  对2017-2018年新报告的缅甸籍感染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入境相关信息和高危行为发生情况等信息。  结果  本次共调查1 208例缅甸籍HIV感染者,其中男性820例(67.88%),女性388例(32.12%);年龄≥30岁占58.1%(702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0.1%(847例),持证边民证/护照入境占73.5%(888例),来自克钦邦、掸邦和曼德勒省占79.06%(955例)。15.89%(192/1 208)的男性和0.58%(7/1 208)的女性在德宏境内有过吸毒行为;16.22%(133/820)男性和36.1%(140/388)的女性在德宏境内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学历、通过便道/其它方式入境、来自克钦邦和掸邦是男性发生吸毒行为的危险因素;女性、≥30岁、持证边民证/护照入境和1年内往返次数≥6次是在德宏境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危险因素。  结论  缅甸籍HIV感染者多为青壮年,文化程度较低,德宏境内发生高危行为的比例高,德宏州要巩固现有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管理好境内缅甸籍HIV感染者。
云南省瑞丽市常住外籍人员艾滋病危险行为及感染状况变化趋势
李雪华, 张祖样, 李洲林, 贾曼红, 付丽茹, 宋丽军, 牛瑾, 罗红兵
2020, 24(12): 1382-138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4
摘要(531) HTML (263) PDF(59)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瑞丽市常住外籍人员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和艾滋病感染状况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法,连续4年在瑞丽市对常住外籍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抗体检测,每年调查400人左右。  结果  4年共调查常住外籍人员1 677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66.7%上升到79.4%(χ2 趋势=35.673, P < 0.001)。配偶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无明显趋势变化(χ2 趋势=0.166, P=0.684)。最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从66.7%下降到42.3%(χ2 趋势=4.954, P=0.026),最近1年临时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无明显趋势变化(χ2 趋势=3.960, P=0.271)。商业性行为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无明显趋势变化(χ2 趋势=3.468, P=0.062),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56.8%上升到87.1%(χ2 趋势=3.215, P=0.036)。HIV抗体阳性率从1.3%上升到4.9%(χ2 趋势=8.606, P=0.003)。  结论  常住外籍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高危行为普遍存在但没有下降趋势,并且HIV感染率呈上升态势。积极探索对该人群有效宣传教育、动员检测、HIV感染者的随访和有效抗病毒治疗转介是瑞丽市今后的防艾工作重点之一。
福建省HIV/AIDS双阳家庭感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连巧龄, 陈亮, 张明雅, 吴韶彬, 潘蕴蛟
2020, 24(12): 1387-1392,144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5
摘要(355) HTML (237) PDF(56)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AIDS)中双阳家庭感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统一面访问卷调查福建省截至2019年12月31日报告的HIV/AIDS确诊双阳夫妻对,收集人口学和疾病相关信息。对双阳家庭感染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共调查1 042个双阳家庭,即2 084例HIV/AIDS病例,先报告病例首次配偶检测阴性的占7.9%(82/1 042);先报告病例与后报告病例报告时间间隔>365 d者占5.7%(59/1 04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先报告病例年龄 < 30岁者(OR=3.642, 95% CI:1.491~8.894)该比例较高;后报告感染者有97.5%(1 016/1 042)接受过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其中,首次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 < 200个/μl者占26.2%(266/1 0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先报告病例为女性(OR=2.285, 95% CI:1.676~3.115)、病程为AIDS者(OR=1.845, 95% CI:1.356~2.510)该比例较高,而先报告病例年龄 < 30岁者(OR=0.463, 95% CI:0.259~0.825),该比例较低。  结论  不同双阳家庭感染特征不同,应提高已婚有配偶人群HIV感染风险意识和检测意识,积极动员其告知配偶并检测,尤其应关注女性、病程为AIDS和老年感染者,以减少配偶间传播。
辽宁省HIV/AIDS病人规范化随访现况及影响因素
周丹, 盖小群, 康续, 孙笠翔, 姚文清, 王莉
2020, 24(12): 1393-139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6
摘要(519) HTML (298) PDF(68)
摘要:
  目的  了解辽宁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规范化随访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数据来自AIDS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6年-2019年底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定时随访数据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病人规范化随访的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底,辽宁省HIV/AIDS病人分别为13 008例、15 215例、17 583例和19 365例,接受规范化随访比例分别为84.41%、86.87%、86.45%和89.87%,呈现上升趋势(χ2 趋势=184.953,P <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岁、40~岁年龄组、已婚有配偶和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和疾病状态为AIDS较20岁以下年龄组、未婚、初中及以下和疾病状态为HIV接受规范化随访比例更高(均有P < 0.05);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样本来源为就诊者检测和羁押人员体检较同性传播、检测咨询/专题调查的病人接受规范化随访比例更低(均有P < 0.05)。  结论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辽宁省艾滋病规范化随访管理工作,针对不同人群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随访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成都市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
施雅莹, 周敏, 吴学庆, 何世娇, 刘芳, 朱彦锋
2020, 24(12): 1398-1402,146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7
摘要(486) HTML (269) PDF(59)
摘要:
  目的  了解成都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探讨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50岁及以上HIV/AIDS治疗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成都市2010-2018年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采用寿命表法描述生存情况,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治疗后20个月内累计生存率从0.97下降到0.91,截至观察终点时间9年累计生存率为0.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发生死亡危险是男性的0.689倍;70岁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50~岁的4.037倍;未婚和离异丧偶发生死亡危险是已婚的1.909倍和1.269倍;大专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文盲的0.403倍;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500个/mm3发生死亡危险是 < 100个/mm3的0.318倍。  结论  成都市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是影响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生存的因素,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与宣传手段。
成都市HCV合并感染对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
段振华, 奚静, 代珍, 范双凤, 吴学庆, 何勤英
2020, 24(12): 1403-1406,144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8
摘要(644) HTML (360) PDF(55)
摘要: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合并感染者和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HCV合并感染对艾滋病ART效果的影响。  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成都市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确诊的HIV/AIDS病例信息,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V感染对艾滋病ART病毒学失败的影响。  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HIV-HCV合并感染者共555例,另匹配HIV感染者555例。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4年内,HIV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简称CD4)的中位数年均分别升高45.9个/mm3、37.1个/mm3。两组病例累计随访2 393.1人年,病毒学失败率为7.15/100人年(171/2 393.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发生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是HIV感染组的1.512(1.042~2.195)倍(P=0.030)。  结论  合并HCV感染可能是影响HIV/AIDS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南京市2018年艾滋病防治三个90%策略的进展及影响因素
徐园园, 吴苏姝, 苟莉莉, 刘黎, 郭璐, 李昕, 时红杰, 朱正平
2020, 24(12): 1407-141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09
摘要(572) HTML (195) PDF(77)
摘要:
  目的  分析南京市2018年艾滋病防治策略“三个90%”目标的进展情况及其实现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从艾滋病防治综合信息系统中获取南京市现存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检测发现、抗病毒治疗(antiviral therapy, ART)和病毒载量(viral load, VL)相关信息,分析“三个90%”进展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2018年南京市“三个90%”目标分别达到74.0%、88.5%和96.7%。经同性传播的HIV/AIDS检测发现率较低(χ2 =86.15, P < 0.001)。注射吸毒传播(aOR=0.263,95% CI:0.156~0.442,P < 0.001)、 < 25岁年龄组(aOR=0.697,95% CI:0.540~0.899,P=0.005)以及监管场所发现(aOR= 0.353,95% CI:0.193~0.646,P=0.001)的HIV/AIDS治疗覆盖率较低;而同性传播(aOR=1.840,95% CI:1.390~2.434,P < 0.001)、35~44岁年龄组(aOR=1.826,95% CI:1.260~2.645,P=0.001)、汉族(aOR=1.797,95% CI:1.038~3.109,P=0.03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aOR=1.652,95% CI:1.005~2.717,P=0.048)、已婚有配偶(aOR=1.466,95% CI:1.051~2.046,P=0.024)的HIV/AIDS治疗覆盖率较高。  结论  南京市朝着2020年实现“三个90%”的防治目标迅速迈进,但仍有一定的挑战,需要继续扩大HIV检测发现,加强吸毒人群、低龄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治疗关怀服务。
HIV确诊后尽早启动治疗可能减少患者脱失
安靓, 楼金成, 杨根, 劳云飞
2020, 24(12): 1412-141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0
摘要(408) HTML (241) PDF(59)
摘要:
  目的  分析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确诊到启动治疗时间间隔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患者脱失的影响,为指导动员治疗咨询提供参考。  方法  对云南省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数据回顾性分析,用COX回归评估不同时间间隔组患者首次发生脱失的风险。  结果  2004年-2018年在云南省接受ART的110 373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从HIV确诊到启动ART时间中位数47(11,550) d,中位随访2.63(0.88,5.28)年。其中47 974例(43.5%)患者在确诊HIV后30 d内启动ART,15 811例(14.3%)间隔时间在31~90 d,14 253(12.9%)例间隔时间在91~365 d,32 335例(29.3%)间隔时间超过365 d。总脱失率为6.77/100人年(95% CI:6.69~6.85)。以 < 30 d组为参照,30~ d组、91~ d组、>365 d组发生脱失的风险分别提高了10%、22%和14%。 < 30 d组、30~ d组、91~ d组、>365 d组患者治疗1年累计脱失率分别为11.4%、12.7%、15.0%和15.7%。  结论  通过真实世界数据证实:缩短从HIV确诊到启动ART时间间隔(30 d内)可以减少治疗中脱失。研究结果支持“艾滋病检测与治疗一站式服务”作为防治措施实施,并为云南省指导动员治疗咨询提供建议。
基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行为模式潜在转变研究
陈珍, 罗涛, 古丽斯亚·海力力, 田恬, 张国珍, 迪力拜尔·阿里木, 刘礼荣, 戴江红
2020, 24(12): 1418-142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1
摘要(532) HTML (249) PDF(41)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 HPV)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性行为模式随时间发展变化趋势,为性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MSM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影响”动态队列,对研究对象进行间隔6个月随访,对基线与第一次随访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相关特征进行问卷调查及HPV检测。通过潜在转变分析(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 LTA)对基线性行为模式进行潜在分类并观察其在第1次随访时变化趋势。  结果  LTA将MSM人群性行为模式分为性行为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组3个潜在类别。基线至第1次随访,性行为低风险组保持低风险状态的概率为99.49%,转变为中风险状态的概率为0.51%;性行为中风险组保持为中风险状态的概率为74.88%,转变为低风险状态的概率为22.33%,转变为高风险状态的概率为2.79%,性行为高风险组保持于高风险状态的概率为100.00%。  结论  MSM人群性行为模式总体趋于稳定,后期应对高风险人群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其性行为风险向低风险转变。
云南省男男性行为人群使用交友程序高危行为及艾滋病/梅毒调查结果分析
李志晴, 马艳玲, 李佑芳, 马婧, 潘颂峰, 蔡永年, 王玉淼, 王珏
2020, 24(12): 1423-1427,143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2
摘要(464) HTML (200) PDF(41)
摘要: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主要交友程序使用情况,分析其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点及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MSM社区组织发布信息招募MSM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液进行艾滋病、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结果  共调查4 651名MSM,按主要使用交友程序分为3组:Blued组2 160人(46.44%),微信组2 113人(45.43%),QQ组378人(8.13%)。本地居住时间<3月的比例最高为Blued组(6.9%),本地居住时间≥12月比例最高为微信组(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326, P < 0.001)。Blued组和微信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自我认同性取向为同性恋的比例均高于QQ组(均有P < 0.05)。Blued组最近6个月发生男男群交行为的比例最高(8.1%),其次是QQ组(6.9%)和微信组(5.3%)(χ2 =13.368,P=0.001)。Blued组、微信组和QQ组艾滋病检出率分别是2.2%、3.0%和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546,P=0.170)。Blued组、微信组和QQ组梅毒检出率分别是1.9%,3.7%和2.9%,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017, P=0.001)。  结论  MSM使用不同交友程序在行为学特征上的差异,使其在感染性病的风险上不同,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烟台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特征分析
林荣, 王洪涛, 程晓松, 薛建, 于相冬, 孙皓钰, 姜聚军
2020, 24(12): 1428-143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3
摘要(767) HTML (297) PDF(56)
摘要:
  目的  分析烟台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特征,为高校艾滋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研究使用横断面调查和深入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目标人群人口学特征、首次同性性行为相关情况等信息。通过深入访谈了解目标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的发生背景及未使用安全套原因。  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302份,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的年龄为(17.59±1.78)岁;性行为对象以网友居多(34.1%);首次同性性行为与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保护性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52.247,P < 0.001)。深入访谈结果显示,13人自述通过交友软件等网络联系方式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是基于好奇、追求刺激等心理,未全程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匮乏(77.8%)。  结论  青年学生MSM人群首次同性性行为存在年龄小、防护意识差、知晓率低以及主要通过交友软件寻找性伴等特点。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包括提前普及年龄、提高细节认知以及强化行为干预和沟通技巧,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男男性行为者HIV定期检测行为的三元影响因素分析
赵亚芳, 王夏, 绳宇
2020, 24(12): 1433-144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4
摘要(427) HTML (269) PDF(37)
摘要:
  目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定期检测是识别男男性行为群体(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中感染者的重要预防策略,本研究基于三元影响理论,从个人、社交及环境等层面分析HIV定期检测行为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采用网络调查结合滚雪球法现场调查,招募年龄≥18岁的MSM为对象,获得HIV检测相关行为、性行为特征、个人、社交和环境等数据。  结果  543名招募到的研究对象在过去12个月内HIV定期检测行为比例为55.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较高的危险感知程度、较高的HIV检测自我效能、较强的检测意图、初次性行为年龄越小、未向家人表露同性恋身份以及过去12个月内有性病检测史是MSM人群HIV定期检测行为的促进因素。  结论  MSM人群HIV定期检测比例有待提高。未来干预策略的开展应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通过提供有效的检测咨询服务,营造积极、舒适的艾滋病防治医疗环境,联合MSM群体个人内在改变,采取综合措施促进MSM人群HIV定期检测。
四川省两个艾滋病疫情重点地区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情况差异分析
卓玛拉措, 赖文红, 王秋实, 刘芳, 王忠红, 黄俊, 李菊梅, 苏玲, 龚毅, 曾亚莉
2020, 24(12): 1441-144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5
摘要(401) HTML (277) PDF(47)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和凉山州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单阳家庭感染者的基本情况、配偶告知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  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的配偶告比例为86.5%(735/850),其中凉山为84.3%(462/548),成都90.4(273/302),两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74, P=0.01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成都,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4.962, 95% CI: 1.592~15.465, P=0.006)、确诊时间在2016-2017年及2018-2019年(OR=9.057, 95% CI: 1.110~73.926, P=0.040; OR=27.746, 95% CI: 3.625~212.392, P=0.001)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在凉山,其他民族(OR=8.195, 95% CI: 3.489~19.244, P < 0.001)、初中文化程度(OR=2.393, 95% CI: 1.248~4.590, P=0.009)、未合并感染(OR=16.146, 95% CI: 2.178~119.692, P=0.006)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家庭内子女数量≥3个(OR=0.325, 95%CI:0.128~0.830, P=0.019)、最近1个月与配偶性行为2~4次(OR=0.513, 95% CI: 0.288~0.912, P=0.023)的PLWHA告知比例更高。  结论  凉山配偶告知比例低于成都,可能与不同地区人口学特征、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合并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及家庭关系等因素相关。建议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配偶告知,预防艾滋病家庭内传播。
孕妇血铜与子痫前期的病例对照研究
高林英, 王颖, 邬惟为, 冯永亮, 杨海澜, 王素萍
2020, 24(12): 1447-145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6
摘要(443) HTML (281) PDF(97)
摘要:
  目的  了解孕妇血铜(copper, Cu)水平及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探讨孕妇血Cu对子痫前期的影响。  方法  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427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病例组,按成组匹配的方法随机选取427例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调查和病历查阅的方式收集孕妇人口学特征、生育史、妊娠及健康状况、行为生活方式、高血压家族史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等资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血Cu水平。  结果  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血Cu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1.31(1.07,1.60)mg/L和1.31(1.06,1.56)mg/L(Z=0.41,P=0.685)。早发子痫前期与晚发子痫前期孕妇血Cu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1.25(1.04,1.56)mg/L和1.34(1.08,1.61)mg/L(Z=1.78,P=0.075),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临床亚型子痫前期组孕妇血Cu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了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孕期增重、产次、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和其他元素等后,未发现孕妇血Cu与子痫前期、早发子痫前期和晚发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结论  尚不能认为孕妇血Cu水平与子痫前期及其亚型的发生有关。
综述
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神经认知损伤关联研究系统综述
石瑞紫, 何纳
2020, 24(12): 1452-145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7
摘要(508) HTML (199) PDF(51)
摘要:
为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神经认知损伤关联研究现状,系统检索Ovid 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1992-2019年间发表的关于HIV感染者MS与神经认知损伤关联的原创性研究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14篇横断面研究、7篇队列研究和1篇二手资料分析;其中10篇研究纳入了HIV阴性人群对照。根据量表评估神经认知损伤程度,指标主要为测试分数。综述结果显示,HIV感染者代谢紊乱较普遍,神经认知损伤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HIV感染者MS与神经认知损伤风险增加相关。由于各研究采用不同量表对神经认知及单个功能领域损伤进行评估,不同研究中MS组分与神经认知及各功能领域之间关联复杂,不同功能领域结果甚至存在较大差异。HIV感染者代谢紊乱可能与神经认知功能不同领域损伤风险增加有关。鉴于目前研究证据有限且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需要更多其它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证据。
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进展
厉虹淼, 唐飞, 陈双双, 张根友, 吕莉萍, 史四九, 范引光
2020, 24(12): 1459-146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8
摘要(731) HTML (1021) PDF(192)
摘要: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与结核病(tuberculosis, TB)双重感染可加快患者的病情进展,使患者各器官功能迅速衰竭,最终导致死亡。AIDS合并TB的防治不仅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也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AIDS/TB双重感染的流行现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等角度出发,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制定降低AIDS与TB双重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短篇论著
男男同性恋人群治疗前HIV-1流行毒株及其变异研究
路新利, 张玉琪, 邱延超, 李保军, 李岩, 王莹莹, 刘萌, 安宁
2020, 24(12): 1465-146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19
摘要(653) HTML (394) PDF(41)
摘要:
  目的  了解掌握男男同性恋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人群治疗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one, HIV-1)流行毒株与基因变异特点。  方法  使用In-house方法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和HIV-1耐药数据库比对确定基因型和基因变异情况。  结果  石家庄市MSM人群中共有5种HIV-1基因型毒株在流行,CRF01_AE是最主要流行毒株,占到56.8%(25/44),其次是CRF07_BC 29.5%(13/44),URFs 9.1%(4/44),B亚型2.3%(1/44)和CRF55_01B 2.3%(1/44)。URFs主要包括CRF01_AE/B和CRF01_AE/C两种重组模式。χ2检验显示不同基因型毒株在婚姻状况、年龄和首次CD4+ T淋巴细胞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发现1例MSM在HIV-1 NNRT编码区225位点处发生了耐药基因突变(P225H),原发耐药率为2.3%(1/44),可导致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中度耐药。  结论  加强MSM人群中HIV-1流行和耐药监测研究对控制本市HIV疫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特征分析
汤柳英, 周映娜, 王雄虎, 高爽, 夏建红
2020, 24(12): 1470-147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20
摘要(362) HTML (224) PDF(39)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特征,为预防HIV母婴传播(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MTCT)综合干预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国家预防MTCT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收集2006-2017年广东省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一般资料和接受预防HIV MTCT服务相关资料,比较HIV感染再生育孕产妇及所生婴儿与初次生育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的差异。  结果  2 094例HIV感染孕产妇数中,再生育孕产妇占比61.70%,平均年龄为(30.2±5.3)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54.18%);与初次生育孕产妇相比,再生育孕产妇HIV初检孕周较晚[28.0(14.0, 39.0) vs 17.0(12.0, 28.3),周],产时/产后确诊占比高(41.18% vs 10.10%),性伴HIV感染状态普遍不详(54.57% vs 41.52%),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不高(62.77% vs 87.41%),治疗开始时期晚(产时/产后开始治疗占比19.24% vs 6.28%),所生婴儿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比例不高(82.35% vs 91.90%),混合喂养占比较稍高(6.94% vs 3.42%)。  结论  广东省HIV感染孕产妇预防HIV MTCT服务利用度不高,加强HIV感染孕产妇的健康意识,提升医务人员对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的关注,特别是再生育孕产妇,有助于推进广东省预防HIV MTCT项目工作。
公共卫生历史
运用标点地图法寻找霍乱流行真相:约翰·斯诺
王晓雨, 徐文婧, 吴俊, 叶冬青
2020, 24(12): 1475-147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0.12.021
摘要(1562) HTML (1207) PDF(192)
摘要:
约翰·斯诺(John Snow,1813-1858),是麻醉医学和流行病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通过调查证明霍乱经患者粪便污染的水传播,首次提出霍乱的防治措施,阻止了19世纪英国霍乱蔓延。1854年,他对伦敦索霍区霍乱暴发的调查创造性地使用了对比分析,使现场调查在医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意义。"霍乱流行图"的绘制也使标点地图法成为流行病学一项基本研究方法,斯诺也因此被誉为"流行病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