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25卷  第3期

标准·指南·共识
中国高龄老年人血压水平适宜范围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会
2021, 25(3): 249-256, 37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1
摘要(4379) HTML (513) PDF(1456)
摘要:
述评
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
吕筠
2021, 25(3): 257-25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2
摘要(700) HTML (377) PDF(121)
摘要:
我们对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风险间的关联的认识多基于欧美发达国家人群队列研究获得的证据。近年来,来自中国人群队列研究的相关证据快速积累。今后还可增加探讨生活方式对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加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外部验证,以及在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相关研究中增加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变化与新发脑卒中及其亚型的关联
张海庆, 何美安, 张晓敏
2021, 25(3): 259-26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3
摘要(453) HTML (263) PDF(88)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生活方式及变化与新发脑卒中的关联。  方法  选取东风同济队列基线(2008-2010年)无心血管病、癌症及生活方式无缺失,且随访至2018年12月的18 293名研究对象。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包括不吸烟、适度锻炼、均衡膳食、正常体重和适宜睡眠时长5项因素之和。采用Cox回归评估生活方式及变化与脑卒中的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和95% CI值。  结果  平均9.5年随访后,新发脑卒中病例共1 549(8.5%)。校正混杂变量后,与基线生活方式评分≤1相比,2、3和≥4分组的新发脑卒中的HR(95% CI)分别为0.83(0.72~0.95)、0.72(0.63~0.83)和0.54(0.45~0.66)。5年间生活方式评分变化(基线至2013随访)结果显示,5年间生活方式评分一直维持在≥4分是维持≤1分新发脑卒中的0.39倍(HR=0.39, 95% CI: 0.23~0.67);当从基线2~3分提高至随访≥4分是维持≤1分新发脑卒中的0.55倍(HR=0.55, 95% CI: 0.37~0.81),但是从基线≤1分提高至随访≥4分并无保护作用(HR=1.17, 95% CI: 0.58~2.36)。  结论  在中老年人群中,尽早改善并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脑卒中防控效益最大。
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关联研究进展
韩雨廷, 孙至佳, 吕筠, 李立明
2021, 25(3): 266-27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4
摘要(1427) HTML (664) PDF(264)
摘要:
共病高发于老年群体,可显著降低个人生活质量,增加疾病治疗、管理的难度和开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共病逐渐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已有研究显示某些疾病因共享危险因素致病通路常聚集出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是其中最为常见和稳定的共病模式之一。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对单一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效力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索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之间的关联。本文就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定义、流行分布和共病机制以及综合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间关联的前瞻性研究证据进行综述。
中国中老年人群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关联:基于东风同济队列的综述
张海庆, 邬堂春, 张晓敏
2021, 25(3): 271-275, 28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5
摘要(1087) HTML (508) PDF(137)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等慢性病问题日趋严峻,如何降低其发生已成为首要的公共卫生任务。关注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东风同济队列于2008-2010年完成基线调查共纳入27 009名研究对象,至2018年12月随访已逾10年,目前已经系统地探讨了多种生活方式与CVD的关联,发现单个或多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均可降低CVD的风险。例如单次适量饮酒者与从不饮酒相比,可降低24%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风险;经常饮绿茶与不饮绿茶相比,CHD风险降低11%;运动量达到WHO推荐值的3~5倍可降低约18%的CVD风险。坚持≥4项健康生活方式与≤1项相比,CVD风险降低39%。在5年间,从2项提高至≥4项,CVD和CHD的风险分别下降26%和20%。反之,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CVD的风险。如夜间睡眠时长过长者CHD和脑卒中风险分别增加33%和23%;而午休超过90 min,CHD和脑卒中的风险均增加25%。从≥4项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至≤1项,发生CVD和CHD的风险升高76%和68%,而脑卒中风险增加达1.54倍。这些发现提示坚持多项健康生活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老年人群CVD的发生风险,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果蔬摄入对血压进展的影响研究
贺枝, 刘芳超, 李建新, 曹杰, 陈纪春, 胡东生, 沈冲, 顾淑君, 赵颖馨, 黄建凤, 陈恕凤, 鲁向锋, 顾东风
2021, 25(3): 276-28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6
摘要(663) HTML (432) PDF(96)
摘要:
  目的  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我国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果蔬摄入与血压进展的关系。  方法  中国代谢综合征社区干预研究暨中国家庭健康研究于2007-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收集膳食、体力活动和血压等信息,并于2012-2015年进行随访调查。膳食资料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获取,按照研究对象总果蔬、水果和蔬菜摄入量是否达到推荐摄入水平和摄入量的四分位数分别进行分组。根据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随访期间高血压分级升高1级及以上则定义为血压进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果蔬摄入与血压进展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纳入25 080例基线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5.8年,共有4 112例高血压患者发生血压进展,进展率为16.4%。总果蔬摄入达标者较未达标者血压进展风险降低17%(OR=0.83,95% CI:0.77~0.90),蔬菜分析结果类似。以总果蔬摄入最低组(Q1)为参照,摄入量位于Q2~Q4组的ORs(95% CIs)值分别为0.86(0.78~0.95)、0.77(0.69~0.86)和0.69(0.61~0.77)(χ2趋势=43.02, P < 0.001),水果和蔬菜分析结果相似。总果蔬和蔬菜摄入量每增加100 g/d血压进展风险分别下降4%(OR=0.96,95%CI:0.94~0.98)和5%(OR=0.95,95% CI:0.93~0.97),而水果与血压进展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 CI:0.93~1.01)。  结论  增加果蔬摄入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进展的风险,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2008-2018年北京城区某健康体检人群饮酒行为变化趋势
陈璐, 潘烺, 刘秋萍, 林运欣, 王月清, 李烁宇, 孙点剑一, 吕筠, 王波, 余灿清, 宁毅, 李立明
2021, 25(3): 284-28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7
摘要(718) HTML (457) PDF(109)
摘要:
  目的  描述2008-2018年北京某机构2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饮酒行为特征变化趋势。  方法  通过自填式半定量问卷获得研究对象饮酒行为信息,估计研究对象的饮酒行为特征,并采取2010年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对均值和率进行加权处理。  结果  2008-2018年该健康体检人群的男、女性饮酒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男性标化饮酒率下降达15.00%,女性标化饮酒率下降约2.00%。男性戒酒率呈下降趋势,10年下降1个百分点。在饮酒者中,男、女性人均每日酒精消费量呈下降趋势,10年来,男性人均每日酒精消费量下降3.21 g,女性下降1.45 g;过量饮酒率和暴饮率仅在女性中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3.04%和4.53%。  结论  2008-2018年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的饮酒率、饮酒者人均每日酒精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女性过量饮酒率和暴饮率呈下降趋势。
2008-2018年北京城区某体检人群不健康饮食长期变化趋势
王月清, 孙点剑一, 潘烺, 刘秋萍, 林运欣, 李烁宇, 陈璐, 吕筠, 王波, 余灿清, 宁毅, 李立明
2021, 25(3): 289-29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8
摘要(583) HTML (469) PDF(73)
摘要:
  目的  描述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20岁体检人群不健康饮食的长期变化趋势,为人群膳食干预提供证据。  方法  以2008-2018年在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膳食调查,获得北京市城市居民部分不健康饮食信息,包括含糖饮料、油炸类、腌制类食物、方便面及酱油等含盐佐料的日均摄入量,采取Meta回归分析描述其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共纳入232 702人次,经性别和年龄标化后,2008-2018年北京城市居民油炸类食物的日均摄入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23 g/年(P < 0.001);方便面的日均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26 g/年(P < 0.001);含糖饮料和腌制食物摄入量有下降趋势(均有P < 0.05),酱油等含盐佐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73),除腌制类食物上述趋势在男女性中均表现为低年龄组变化趋势更明显(均有P < 0.05)。  结论  2008-2018年,北京城市居民不健康饮食摄入存在长期变化趋势,且以年轻人变化更为明显,提示了人群膳食干预的重点。
论著
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和认知功能的关联研究
刘晴, 黄哲宙, 郭雁飞, 阮晔, 孙双圆, 施燕, 吴凡
2021, 25(3): 295-29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09
摘要(694) HTML (336) PDF(78)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50岁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方法  利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基线数据。认知功能测试包括即时、延时词语回忆、数字广度、语言流畅度。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和脑卒中。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结果  共纳入12 645名调查对象。一般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患心脑血管疾病者相比,只患心绞痛者即时、延时词语回忆和整体认知得分均更低(均有P < 0.05),共患高血压和心绞痛者每项认知得分均更低(均有P < 0.05),共患高血压和脑卒中者即时、延时词语回忆、数字广度测试和整体认知得分更低(均有P < 0.05),共患心绞痛和脑卒中者数字广度测试和整体认知得分均更低(均有P < 0.05),共患高血压、心绞痛和脑卒中者数字广度测试得分更低(P=0.019)。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数量与每项认知得分均呈负相关(均有P < 0.05)。  结论  与不患心脑血管疾病者相比,共患心脑血管疾病与更差的认知功能相关。
糖尿病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
李敏, 祁志刚, 顾云娟, 郑会燕, 葛启伟, 秦刚, 汪寅初, 王宇琦, 褚敏捷, 庄勋
2021, 25(3): 300-30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0
摘要(1010) HTML (376) PDF(83)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  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调查的13 382名居民数据,其中血糖信息获得3 209份。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使用相加模型评估二者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交互作用的性别差异。  结果  本研究糖尿病患病率17.3%,标化患病率12.9%,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占8.8%,血脂异常者占7.6%。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及高脂饮食等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协同作用,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共同存在时,男、女性人群患病风险分别是二者均不存在者的15.24倍(95% CI:4.57~50.82)和9.84倍(95% CI:4.58~21.12)。男性相对超危险度比(the 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 RERI)为6.59,归因交互作用(the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 AP)为43.2%,交互作用指数(the synergy index, S)为1.86,纯因子归因交互作用百分比AP%×(AB)为46.3%;女性RERI为4.22,AP%为42.9%,S为1.91,AP×(AB)%为47.7%。  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协同作用,且男性人群的交互作用可能大于女性。
河南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联
王一然, 黄晓培, 严惠, 侯玉玮, 张耀东
2021, 25(3): 306-310, 35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1
摘要(534) HTML (254) PDF(102)
摘要:
  目的  分析河南省7~18岁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有效控制超重肥胖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随机抽取河南省内8个市18 8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中,正常组有11 185人,超重有4 415人,肥胖有3 223人。男生有10 073人,女生有8 750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11.6±4.1)岁,平均睡眠时长为(8.19±1.27)h/d,不同体重3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及睡眠时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男生和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着睡眠时长的减少而增加(均有P趋势<0.05),且在不同睡眠时长下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均有P<0.05)。在小学、初中及高中人群分别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均有P<0.05)。  结论  睡眠不足是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有利于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症状与心理状态的交叉滞后研究
李晨昊, 朱晓芳, 田晶, 闫晶晶, 张青, 韩嫱, 韩清华, 张岩波
2021, 25(3): 311-31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2
摘要(508) HTML (400) PDF(54)
摘要:
  目的  采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模型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躯体症状与心理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山西省2家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2名慢性心衰患者,进行6个月的纵向追踪。采用心力衰竭患者报告结局调查问卷(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PROM)先后2次进行测量(T1和T2),采用交叉滞后回归模型分析躯体症状和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症状和心理状态均具有一定稳定性。2次测量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状态均成正相关(r=0.331, P < 0.001; r=0.445, P < 0.001)。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显示,控制T1躯体症状后,T1心理状态可以预测T2躯体症状(β=0.163, P=0.010);进一步分析心理状态各维度显示,控制T1躯体症状后,T1焦虑可以预测T2躯体症状(β=0.183, P=0.004)。  结论  心理状态是躯体症状的前因变量,心理状态可以正向预测躯体症状。进一步分析显示,焦虑是躯体症状的前因变量,焦虑对躯体症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
冯祥, 宋统球, 钱东福, 周琴, 施爱武, 魏文强, 周金意, 华召来
2021, 25(3): 317-32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3
摘要(491) HTML (218) PDF(58)
摘要:
  目的  分析江苏省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流行、聚集现状并探讨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及食管癌专病队列项目为依托,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扬中市2 591名40~69岁高危人群进行一对一式面访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危险因素聚集的影响因素。  结果  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吸烟、饮酒、烫热饮食摄入、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率分别为22.27%、17.79%、16.79%、26.94%、18.45%、32.15%和40.22%。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聚集模式为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吸烟+饮酒和进食过快+牙齿缺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在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农村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聚集性较高(均有P < 0.05)。  结论  扬中市食管癌高危人群中部分危险因素暴露还处于较高水平且危险因素存在明显的聚集,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农村地区居民是食管癌防控的重点人群。
HBV不同基因型致癌风险差异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吴明山, 刘振球, 吴学福, 施婷婷, 张欣, 张铁军
2021, 25(3): 323-32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4
摘要(634) HTML (267) PDF(64)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基因型的HBV引发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风险差异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及万方数据获取相关数据,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整合。从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Genbank数据库获取HBV的DNA序列,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HBV危险突变发生频率。  结果  共检出相关文献1 066篇,经筛检纳入符合要求文献17篇。总调查人数为16 288例,其中肝癌患者3 6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BV C基因型患者罹患肝癌风险较A、B及D基因型高,而感染A、B及D基因型的患者发生肝癌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HBV DNA突变频率分析结果显示,C基因型中危险突变发生频率高于其他基因型。  结论  HBV C基因型与其他主要基因型相比,发生肝癌的风险更高,这可能归因于C基因型发生危险突变的频率更高。
2013-2017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的时空流行特征
白尧, 陈志军, 陈保忠, 刘昆, 邵中军
2021, 25(3): 329-33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5
摘要(546) HTML (277) PDF(75)
摘要:
  目的  探讨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的时空演变规律,为优化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陕西省2013-2017年手足口病疫情个案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同期人口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采用R 3.4.1、ArcGIS 10.2和SaTScan 9.2软件进行时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陕西省2013-2017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84 225例,年均发病率150.45/10万;历年4-7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0.69%,高发病率区县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中东部区域。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分布与总病例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全省2013-2017年手足口病存在4个高发热点区域;疫情的一类聚集区固定在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全省中部和东南部区县(RR=2.25, 95% CI: 2.18~3.11, P < 0.001),但二类聚集区位置不固定。全省2013-2017年手足口病的优势流行病原为其他肠道病毒。  结论  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存在显著的时空聚集性特征,近年来病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呈现多病原交替流行;应针对不同时段和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控制发病。
中老年人BMI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联
李慧琦, 周艳凤, 潘安
2021, 25(3): 335-34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6
摘要(855) HTML (454) PDF(84)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国中老年人BMI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1-2015年的随访数据,剔除基线存在IADL失能者,最终纳入研究对象8 955名。采用二分类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MI与IADL失能发生风险的关联。  结果  经过4年的随访,2 186名(24.41%)研究对象发生IADL失能,其中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分别为18.79%和29.89%。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组的IADL失能发生率分别为42.64%、25.13%、19.85%和23.49%。与正常体重组相比,低体重、超重及肥胖组IADL失能发生风险的OR值分别为1.381(95% CI: 1.117~1.707, P=0.003)、0.830(95% CI: 0.727~0.948, P=0.006)和0.985(95% CI: 0.819~1.185, P=0.874)。  结论  与正常体重组相比,中老年人群中低体重与IADL失能的发生呈正向关联,而超重则与IADL失能呈负相关关系,肥胖与IADL失能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HBV易感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
鲁影, 黄勇, 汪慧, 杨琼英, 张周斌, 张春焕
2021, 25(3): 341-34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7
摘要(527) HTML (269) PDF(54)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2008年和2018年广州市1~59岁HBV易感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策略效果。  方法  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08年和2018年在广州市随机抽取1~59岁常住人口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2008年和2018年调查显示,广州市1~59岁人群中HBV易感率分别为17.34%(95% CI:16.29%~18.39%)和19.77%(95% CI:18.54%~21.01%), 7~16岁人群易感率(2008年23.93%,2018年36.22%)较其他年龄组高。广州市1~59岁人群中单项HBcAb阳性率分别为6.63%(95% CI:5.94%~7.33%)和2.76%(95% CI:1.62%~3.91%),下降(58.34%)。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单项HBcAb阳性率降幅达81.73%。  结论  对易感人群,包括单项HBcAb阳性成年人补种、加强或重新接种乙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易感性。
2014-2019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
马涛, 洪镭, 杜雪飞, 江根, 刘艳, 汪君君, 徐庆, 王恒学, 丁洁, 林丹, 张敏
2021, 25(3): 346-351.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8
摘要(647) HTML (275) PDF(80)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探寻防控重点地区,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19年南京市报告的猩红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利用简单季节指数法、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索病例季节和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14-2019年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 578例,中位数为214例(120~596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 /10万(1.47/10万~7.06/10万),2014年以来报告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季节分布呈双峰特征,分别为11月至次年1月(季节指数为1.5、2.0、1.0)和4至6月(季节指数1.0、1.9、1.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0~43岁),6~10岁占61.4%,3~5岁占32.1%,0~2岁占4.0%;学生占51.2%,幼托儿童占39.9%,散居儿童占7.1%。江北新区和六合区报告发病水平远高于南京市其他地区,2019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78/10万(265例)和27.98/10万(212例),江北新区江北人民医院和六合区中医院分别诊断报告了南京市58.8%和12.2%的病例。2014-2018年时空聚集地区为江北新区(RR=19.4, P < 0.001),2019年时空聚集地区为江北新区、六合区和栖霞区(RR=9.5, P < 0.001)。  结论  建议加强对猩红热的防控,医疗机构开展猩红热诊治的培训并提高相应的实验室检测能力; 开展专题研究,调查医疗机构猩红热诊断质量。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免疫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雪丽, 刘钊, 于博文, 杨鸿
2021, 25(3): 352-35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19
摘要(1807) HTML (408) PDF(288)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死亡、残疾的重大疾病。卒中早期,由死亡和受损神经元释放的多种损伤相关模式分子诱导神经胶质活化、外周免疫应答以及炎性介质分泌增加,从而加速血脑屏障破坏、加剧脑水肿和微循环障碍,造成继发性脑损伤。急性期后,免疫细胞逐渐通过表型改变促进神经元修复,再加上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共同影响着卒中的最终结局。本文就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在缺血性脑卒中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靶向炎症损伤的缺血性脑卒中辅助治疗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短篇论著
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持续进化变异监测
曹蓝, 李魁彪, 陈艺韵, 吴迪, 曾庆, 夏丹, 刘艳慧, 狄飚, 张周斌
2021, 25(3): 359-36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20
摘要(661) HTML (217) PDF(6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H1N1流感病毒进行基因进化变异监测,为H1N1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研究数据。  方法  对广州市2017-2019年132株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流行年度病毒的分子变异特点。  结果  2017-2019年广州市H1N1流行株HANA基因均聚为一簇,提示具有相同进化起源。2019年分离株依次由2017年分离株经2018年分离株过度进化而来,呈现较为明显的时间进化趋势。HA基因持续变异的抗原位点主要分布在91、181、202位,其中2018年H1N1流行株HA蛋白抗原位点的变异具有较为明显的多样性。2017和2019年流行株中有3株病毒发生NA蛋白H274Y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  结论  广州市2017-2019年H1N1流行株与同年度疫苗株的匹配性较好,但病毒基因在持续进化和变异,在抗原位点和耐药位点上不同流行年份表现基因多态性。
幼儿园儿童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敏琪, 王旭麟, 李文宇, 傅锦坚, 叶小华
2021, 25(3): 363-36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21
摘要(667) HTML (271) PDF(45)
摘要:
  目的  了解幼儿园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携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柳州市六所幼儿园的1 702名健康儿童,进行鼻拭子采样并分离鉴定金葡菌。各组金葡菌携带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金葡菌携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结果  儿童鼻腔金葡菌携带率为16.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增长(4岁组OR=1.72,5岁组OR=2.68,6岁组OR=2.95,7岁组OR=4.58)、抗生素服用史(OR=1.44)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史(OR=1.34)是金葡菌携带的危险因素,鼻腔携带肺炎链球菌(OR=0.17)是金葡菌携带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年龄增长、有抗生素服用史和有皮肤软组织感染史是幼儿园儿童金葡菌携带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0-2018年六安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
杨卫, 李修德, 常宏伟
2021, 25(3): 368-372.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03.022
摘要(463) HTML (211) PDF(57)
摘要: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六安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8年六安市各县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采集的2 360份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样本中,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有1 085份(45.97%),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 382份(35.2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OXA16)334份(30.78%),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 COXA6)169份(15.58%),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 COXA10)15份(1.38%), 其他肠道病毒185份(17.05%)。2010-2014年及2016年EV71为优势流行株(χ2=188.555, P < 0.001),2015年和2017年以COXA6成为优势流行株(χ2=258.732, P < 0.001)。从检测结果看,不同县区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8.879, P < 0.001),以叶集区最高(81.25%, 52/64),霍邱县最低(30.41%, 52/171)。1~3岁年龄组患病人数居高,占各年龄组总阳性数的68.11%(739/1 085)。1 085例阳性病例中男性705例,女性380例,但是阳性检出率无性别差异(χ2=1.354, P=0.245)。  结论  六安市手足口病病原为多型别共存,每年的优势毒株均发生变化,年龄、地域和性别等因素均可影响手足口病的流行,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有利于该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