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期刊(5/114,A+)
  • Scopus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WHO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C)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收录期刊
  •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Irichsweb)收录期刊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2019年)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25卷  第10期

述评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进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研究
施小明
2021, 25(10): 1117-1119, 122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1
摘要(570) HTML (202) PDF(108)
摘要:
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境健康问题,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加凸显。本期重点展示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健康风险和气温预警阈值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空气污染、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研究提供最新研究证据。同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进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与人群健康研究建议。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与健康
大气PM2.5持续高暴露对中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
石婉荧, 陈晨, 曹亚强, 张翼, 崔倩, 赵峰, 王蛟男, 方建龙, 唐宋, 李湉湉, 施小明
2021, 25(10): 1120-1125, 116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2
摘要(341) HTML (261) PDF(97)
摘要:
  目的  探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中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s, PM2.5)持续高暴露对中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  方法  于2017年4月9日―2019年3月31日在京津冀及周边共6个省、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选择40~<90岁社区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 415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个人基本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等信息,通过体格检查以获得腰围、血压、FPG、TG和HDL-C水平,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共识声明定义代谢风险因素聚集。以PM2.5日均浓度≥75 μg/m3、≥各县、区参与调查当天PM2.5日均浓度的P90及不同持续时间(≥2 d和≥3 d)定义PM2.5高暴露情景和持续状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大气PM2.5持续高暴露对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聚集的影响。  结果  大气PM2.5持续高暴露与人群代谢风险聚集风险存在关联,尤其是PM2.5浓度≥P90且持续2 d、3 d以上时可观察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人群代谢风险因素聚集影响的OR(95% CI)值分别为1.58(1.00~2.50)和2.57(1.27~5.22)。其中FPG上升、TG水平上升是较为敏感的代谢风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M2.5持续高暴露对男性和<65岁人群代谢风险的影响更强。  结论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PM2.5持续高浓度暴露可增加中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风险。
大气臭氧长期暴露与中老年人群抑郁的关联
杜鹏, 张文静, 张翼, 陈晨, 方建龙, 李湉湉, 施小明
2021, 25(10): 1126-1132, 113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3
摘要(390) HTML (237) PDF(87)
摘要:
  目的  探究大气臭氧(ozone, O3)长期暴露与我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的关联,为预防和干预抑郁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  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中选择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个县、区作为研究现场,按照严格的调查社区选择原则和调查对象纳入标准进行随机抽样,选择8 584名40~<90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疾病和症状信息,使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 PHQ-9)评估调查对象的抑郁患病情况。通过距离社区最近的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站点数据估算调查前1年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和调查前2年大气污染物滑动平均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O3暴露与罹患抑郁的关联。  结果  纳入研究的8 584名调查对象中,抑郁患病率为6.79%(583/8 584)。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未发现O3长期暴露与抑郁患病风险有关,总体上看,调查前2年的O3滑动平均年均浓度对应的效应值最大(OR=1.04, 95% CI: 0.96~1.13, P=0.326),但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显示,与女性和不吸烟的调查对象相比,男性和现在吸烟的调查对象抑郁患病与O3暴露的关联更强,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smaller than 2.5 μm in aerodynamic diameter, PM2.5)浓度和气温对抑郁患病与O3暴露的关联存在修饰作用,低PM2.5浓度、较高气温地区抑郁患病与O3暴露关联更强。  结论  本研究发现男性人群、吸烟人群以及生活在PM2.5浓度较低和年均气温较高地区的人群中,O3暴露与抑郁患病风险存在关联。
中国典型区域2017―2020年期间大气重污染的时空特征与演变
褚旸晰, 殷丽娜, 邵盼阳, 胡京南
2021, 25(10): 1133-113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4
摘要(325) HTML (178) PDF(64)
摘要:
  目的  大气重污染(heavy air pollution, HAP)对人体健康存在明显危害。基于2017―2020年重污染的特征,归纳重污染成因,为“十四五”规划期间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17―2020年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重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  结果  从空间上看,2017―2020年,全国54.7%的重污染天数分布在重点区域,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分别占36.3%、11.1%和7.3%;非重点区域中,乌昌石城市群重污染天数较多,占比为8.7%。从时间变化上看,2017―2020年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减少49.4%~61.5%,乌昌石城市群重污染天数减少4.6%,较重点区域降幅偏小;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重污染多发于11月至次年2月,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 PM10)重污染集中在3―5月和10―11月的季节交替期,臭氧(ozone, O3)重污染发生于5―7月。从污染物上看,各区域PM2.5重污染占全部重污染天数的87.0%~96.0%,其次为PM10和O3,占比分别为3.0%~12.0%和<3.0%。  结论  2017―2020年重污染天数总体减少,但部分地区和城市重污染形势仍比较严峻。应将持续削减秋冬季PM2.5重污染作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乌昌石城市群治理力度,切实削减污染排放,提升公众健康效益。
基于死亡风险的中国不同气温带气温预警阈值研究
吴君乐, 俞敏, 周脉耕, 周纯良, 肖义泽, 黄彪, 许燕君, 孟瑞琳, 赵亮, 胡建雄, 何冠豪, 许晓君, 刘涛, 肖建鹏, 曾韦霖, 郭凌川, 李杏, 马文军
2021, 25(10): 1139-1146.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5
摘要(381) HTML (187) PDF(63)
摘要:
  目的  估算中国不同气温带气温健康预警的阈值,为发展基于死亡风险的气温健康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7年全国364个县、区作为研究点的死亡与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ion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和多变量Meta方法分析气温与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划分气温预警阈值。  结果  研究期间日平均气温16.0 ℃,日平均相对湿度73.0%,日均死亡人数为8.3例。不同气温带的气温-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总体上呈倒“J”型。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以及南亚热带冷效应低风险气温范围分别9.1~13.8 ℃、0.1~19.3 ℃、8.8~24.3 ℃以及9.9~25.3 ℃,中风险分别为1.8~9.1 ℃、-6.1~0.1 ℃、1.5~8.8 ℃以及4.8~9.9 ℃,高风险分别为<1.8 ℃、<-6.1 ℃、<1.5 ℃以及<4.8 ℃;热效应低风险气温范围分别为23.4~24.8 ℃、28.6~29.3 ℃、27.2~29.5 ℃以及28.2~28.6 ℃,中风险分别为24.8~26.1 ℃、29.3~30.1 ℃、29.5~31.0 ℃以及28.6~29.0 ℃,高风险分别为>26.1 ℃、>30.1 ℃、>31.0 ℃以及>29.0 ℃。所有气温带在高温端的日均死亡人数均随着风险等级增加而升高,而除了暖温带+北亚热带外,其他气温带在低温端的日均死亡人数随着风险等级增加而升高。  结论  基于死亡风险可以确定气温预警的阈值并进行预警等级划分,预警效果较好。
大气粗颗粒物与中国多城市抑郁症每日住院人数、费用和天数的关联
马亚婷, 徐洲阳, 倪晓莉, 郭新彪, 吴少伟
2021, 25(10): 1147-115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6
摘要(340) HTML (154) PDF(58)
摘要:
  目的  基于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分析大气粗颗粒物(coars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10)短期暴露与中国部分城市人群抑郁症住院人数、费用与天数的关联。  方法  基于2013―2017年中国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大气PM2.5-10数据及抑郁症住院信息,进行两阶段时间序列分析。使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长期趋势、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后,分别分析各城市大气PM2.5-10短期暴露对抑郁症住院人数影响,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综合不同城市结果,进而计算住院人数、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归因数及归因百分比。  结果  研究共纳入56个城市82 708例抑郁症住院患者信息。大气PM2.5-10短期暴露与抑郁症住院人数、费用与天数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在lag0、lag02和lag03时间窗上,大气PM2.5-10短期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抑郁症住院人数分别增加0.58%(95% CI: 0.04%~1.12%)、1.20%(95% CI: 0.10%~2.29%)和1.20%(95% CI: 0.01%~2.39%)。其中在lag03时间窗,住院人数、费用和天数归因于PM2.5-10短期暴露的百分比达到最大,分别为4.14%(95% CI: 0.04%~8.03%)、3.67%(95% CI: 0.03%~7.14%)和3.89%(95% CI: 0.04%~7.54%);平均每个患者因PM2.5-10短期暴露导致的归因住院费用和天数分别为483.77(95% CI: 4.49~940.63)元和1.03(95% CI: 0.01~1.99) d。  结论  短期暴露于大气粗颗粒物与中国城市人群抑郁症住院人数、费用和天数的增加有关。
天津市和石家庄市公众空气污染风险感知研究
杨文静, 樊琳, 李旭, 王姣, 叶丹, 韩旭, 王先良
2021, 25(10): 1154-115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7
摘要(234) HTML (114) PDF(36)
摘要:
  目的  探究天津市、石家庄市两城市公众空气污染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因素,识别空气污染风险感知与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日均暴露之间的关系。  方法  用整群抽样法对天津市、石家庄市两座城市的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使用t检验比较不同城市的风险感知水平,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空气污染风险感知水平和应对空气污染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3 902份有效问卷。天津市公众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水平越高的人群,对空气污染的熟悉度更高,而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年收入水平高的年轻女性,对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健康影响更加敏感。PM2.5日均暴露量与公众风险感知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地域差异。天津市的公众,对于政府越信任,对空气污染风险越熟悉,年龄越小的人群,他们面对空气污染愿意采取措施的可能性越高。石家庄市的公众,受教育程度越高,年龄越小的人群,采取应对措施的意愿越强烈。  结论  公众的空气污染风险感知水平在一定程度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水平的影响,且与采取的空气污染应对措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天津市公众的风险感知水平与PM2.5的日均暴露量和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大气SO2暴露与医院每日急诊和门诊人次关系的多中心时间序列研究
周璐, 阚海东, 陈仁杰
2021, 25(10): 1159-116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8
摘要(368) HTML (257) PDF(60)
摘要:
  目的  分析大气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 SO2)暴露对北京、西安、武汉和广州市等地医院每日急诊和门诊人次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述城市5家医院的急诊和门诊资料、大气污染物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SO2浓度与医院每日急诊和门诊人次的关系,采用Meta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到合并效应值。  结果  纳入总急诊和门诊人次分别为411 277和4 935 282人次。北京、西安、武汉和广州市等地的SO2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6.5、30.1、30.5和15.0 μg/m3。SO2对急诊和门诊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单日滞后效应逐日递减,且在滞后3 d失去统计学意义。滞后0~2 d影响最大,SO2平均浓度每升高10 μg/m3,每日急诊和门诊分别增加3.44%(95% CI:1.65%~5.26%)和1.32%(95% CI:0.45%~2.20%)。SO2对每日急诊和门诊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均呈近似线性,但在高浓度段有变平缓的趋势。此外,SO2引起的急诊和门诊人群归因分值分别为6.80%(95% CI:2.20%~11.10%)和2.84%(95% CI:0.98%~4.64%)。  结论  中国城市SO2短期暴露可增加医院急诊和门诊的就诊风险,应加强SO2污染防治并修订相应标准。
论著
中国6省18~75岁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
徐建伟, 刘敏, 王思琦, 李园, 张普洪, 白雅敏, 吉宁, 吴静
2021, 25(10): 1164-1168.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09
摘要(325) HTML (335) PDF(69)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6省18~75岁人群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6个省12个县、区中抽取2 693名18~75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24 h尿液收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 607名研究对象中,共检出234名MAU患者,MAU的检出率为8.98%(95% CI: 7.91%~10.14%)。男性、50岁及以上、吸烟、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的MAU检出率分别为10.48%、11.91%、10.94%、14.82%、16.85%和23.21%,高于相对应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高血压、无糖尿病和体重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OR=2.843, 95% CI: 2.093~3.862)、糖尿病患者(OR=2.453, 95% CI: 1.626~3.702)和肥胖人群(OR=1.941, 95% CI: 1.338~2.815)发生MAU的风险较高(均有P<0.001)。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与MAU的发生有关,应重视这些人群的MAU早期筛查,以预防和延缓肾脏损伤的发生发展。
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身体活动与休闲静坐时间状况
董惠斌, 苏健, 崔岚, 陈路路, 覃玉, 陶然
2021, 25(10): 1169-1174.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0
摘要(277) HTML (107) PDF(62)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身体活动与休闲静坐时间现状,为制定改善居民身体活动策略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方法  将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30日江苏省6个项目点16 066名35~75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纳入本研究。采用问卷收集个人基础信息、身体活动资料,分析不同特征身体活动与休闲静坐时间状况。  结果  身体活动强度值用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表示,研究对象每天总身体活动水平的中位数为11.94 MET-h/d,工作和家务相关身体活动所占比例为87.90%,且不同特征人群身体活动模式各异。每天休闲静坐时间的中位数为1.71 h/d,49.00%的个体每天休闲静坐时间超过2.00 h/d,男性每天休闲静坐时间超过2.00 h/d的比例高于女性(χ2 =122.30, P<0.001)。  结论  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身体活动以工作和家务为主,每天休闲静坐时间超过2.00 h/d者比例较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广东省东莞市30~79岁居民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病现状
杨嘉璐, 罗燕芳, 单忍湖, 左志刚, 余振, 陈武农, 朱耀文, 李柳清, 骆诗韵, 叶咏欣, 张卓宇, 李瑞, 巨竞萌, 朱姗姗, 范佳画, 夏敏
2021, 25(10): 1175-1179, 123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1
摘要(369) HTML (111) PDF(47)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30~79岁居民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的患病情况,探讨不同人群特征对MAFLD患病的影响。  方法  利用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广东省东莞市的基线调查数据,包括体格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临床检验,共纳入8 670名研究对象。参考国际专家小组共识声明判断MAFLD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男、女性M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东莞市30~79岁居民MAFLD患病率为31.85%。男性各年龄段MAFLD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958, P=0.565),女性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的趋势(χ趋势2=81.429, P<0.001)。MAFLD患病率随BMI、FPG、ALT、TG、TC、血尿酸(uric acid, UA)等代谢指标的升高而升高,随HDL-C的升高而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50岁的女性患MAFLD风险较高(OR=2.37, 95% CI: 1.74~3.23, P<0.001)。  结论  东莞市30~79岁居民MAFLD患病率为31.85%,与BMI、FPG、TG、TC等代谢指标之间呈线性关联。年龄≥50岁可能是女性患MAFLD的危险因素。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联
周士夏, 张海洋, 王丽萍, 刘玮, 方立群,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腹泻症候群监测团队
2021, 25(10): 1180-1185, 119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2
摘要(499) HTML (163) PDF(74)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市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与气象因素的关联,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上海市2012―2019年腹泻病例与上海市各气象监测点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析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联。  结果  在21 148名腹泻入院的就诊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8.75%。其中45~<60岁人群的检出率最高(22.72%)。DLNM结果显示,相对于日平均气温18 ℃(P50),当日平均气温为-6 ℃时对诺如病毒感染的影响最大(RR=3.06, 95% CI: 1.49~6.30);日平均气温在滞后2 d时对诺如病毒感染产生最大影响(RR=1.15, 95% CI: 1.02~1.29)。相对于日降水量0 mm(P50),当日降水量195 mm时出现最大负效应(RR=0.31, 95% CI: 0.06~1.66)。  结论  上海市腹泻入院就诊患者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低温增加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风险,应根据诺如病毒流行特征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青海省肺结核发病与气象因素的时间序列分析
梁达, 商越, 王兆芬, 马斌忠
2021, 25(10): 1186-119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3
摘要(299) HTML (221) PDF(78)
摘要:
  目的  探索气象因素与青海省肺结核发病之间的关系,并构建ARIMAX(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X, ARIMAX)模型对肺结核病例数进行短期预测。  方法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分析气象因素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以2014―2018年肺结核月发病数作为响应序列,气象因素作为输入序列,通过互相关函数(cross-correlatioan function, CCF)图确定与肺结核发病有关的气象因素并构建ARIMAX模型,分别回代拟合和预测2014―2018年肺结核月发病数和2019年肺结核月发病数,并与实际发病数相比较。  结果  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肺结核发病存在正向影响,气压、气温和日照时数为负向影响,风速既存在正向影响,也存在负向影响;通过CCF图确定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与肺结核发病存在相关,并最终建立纳入2个协变量(平均气温3阶滞后和平均风速2阶滞后)的ARIMAX(0, 1, 2)×(0, 1, 0)12最优模型,通过回代拟合和预测得出该模型拟合优度(R2)为0.7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为24.91%。  结论  气象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青海省肺结核的发病,本研究建立的最优ARIMAX模型可用于预测肺结核发病。
XPC基因rs2279017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研究
段培芬, 周燕, 冯向先
2021, 25(10): 1194-1197.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4
摘要(173) HTML (101) PDF(31)
摘要: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 XPC)位点多态与长治市食管癌的关系以及主要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50例食管癌患者和176例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对XPC rs2279017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正常人群中,XPC基因型频率(GG、GT、TT)分别为48.86%、42.05%、9.09%,食管癌患者中分别为29.33%、46.00%、2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0.12, P<0.001);携带等位基因T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是携带等位基因G的2.11倍(OR=2.11, 95% CI: 1.53~2.92, P < 0.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XPC突变基因T与饮酒具有协同作用(RERI=1.26, S=1.91, API=0.35)。  结论  XPC rs2279017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长治市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基于FHIR模型和CDASH模型的食管癌筛查队列数据共享技术规范的建立
岳和欣, 桂路婷, 湛永乐, 刘璇, 张一方, 边峰, 江宇
2021, 25(10): 1198-1205, 121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5
摘要(546) HTML (218) PDF(50)
摘要:
  目的  通过制定食管癌筛查队列数据标准,促进食管癌筛查队列之间的数据整合、共享和利用。  方法  通过系统全面检索中文、英文数据库,筛选出高质量且有代表性的食管癌筛查队列,提取其基础、重要的数据资源。学习并参考快捷医疗保健互操作资源(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 FHIR)和临床数据采集标准(Clinical Data Acquisition Standards Harmonization, CDASH)模型,引用数据变量定义,建立食管癌筛查队列数据标准。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现有的8个高质量食管癌筛查队列,提取其中的数据资源,与FHIR和CDASH数据标准模型的匹配度较高,初建数据标准可行。  结论  食管癌筛查队列数据标准的建立,为今后建立食管癌筛查队列时需收集的数据资源和问卷内容提供思路。
2015―2017年河北省农村妇女宫颈病变筛查项目数据分析
李娜, 郑振茹, 张献波, 钱立杰, 李进华
2021, 25(10): 1206-120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6
摘要(250) HTML (79) PDF(35)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河北省农村妇女宫颈病变筛查项目的数据,评价项目开展实施情况。  方法  对2015―2017年河北省12个地区下属县、区及1个直管县共66个县、区35~64岁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病变筛查,细胞学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怀疑宫颈病变的多点组织活检行病理学检查。收集各监测点上报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运用贝塞斯达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TBS)分类的描述性报告的比例分别为95.26%、95.23%和96.66%。阴道镜异常检出率从2015年的19.62%(2 040例)下降到2017年的17.45%(1 968例)(χ2 =16.84, P<0.001),组织病理学异常检出率由2015年的26.87%(588例)上升至2017年的38.41%(822例)(χ2 =65.56, P<0.001)。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由2015年的75.27/10万逐年提高到2017年105.91/10万(χ2 =23.86, P<0.001)。宫颈浸润癌检出率由2015年的17.28/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1.07/10万(χ2 =2.77, P=0.251),早期诊断率由2015年84.94%逐年增至2017年的86.80%(χ2 =0.57, P=0.751)。  结论  河北省宫颈癌筛查项目达到一定的筛查目的及效果,尤其是癌前病变筛查方面,但是在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方面仍需优化,技术有待提高。
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陆亚玲, 张金玲, 许锬, 欧阳程欣, 张立杰
2021, 25(10): 1210-1213.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7
摘要(242) HTML (87) PDF(35)
摘要:
  目的  评价与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单项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初步依据。  方法  收集2006年2月25日―2019年10月15日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因体检进行TCT、HR-HPV和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5 657名女性资料。细胞学阳性结果包括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及以上病变。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分析HR-HPV感染、TCT阳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病变)的关系。  结果  HR-HPV阳性例数为3 857例,阳性率为68.18%。HR-HPV检查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CT(82.39% vs. 55.34%、51.80% vs. 47.35%、76.28% vs. 61.64%;均有P<0.001),但其特异度低于TCT(42.48% vs. 53.8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HR-HPV感染女性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OR=3.42, 95% CI: 3.02~3.88, P < 0.001)高于TCT阳性女性(OR=1.48, 95% CI: 1.33~1.65, P < 0.001)。  结论  HR-HPV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高于TCT。
妇女孕期磷肥暴露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联
张远, 李佳佳, 林是琦, 武继磊, 裴丽君
2021, 25(10): 1214-1219.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8
摘要(309) HTML (258) PDF(30)
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化肥施用量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山西省平定县2007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的出生人口监测数据,随访获得155例早产新生儿,从同时期出生、无任何体表缺陷、孕周≥37周、正常出生体重(2 500~4 000 g)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20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索早产发生风险与母亲孕期化肥暴露之间的关联及多种暴露因素对早产风险的贡献。  结果  分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暴露于村级化肥施用量≥100 t的妇女早产发生风险大于村级化肥施用量<50 t的妇女(aOR=2.51, 95% CI:1.23~5.12);妇女家庭施用磷肥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aOR=2.54, 95% CI:1.23~5.22);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发现,村级化肥施用量是对妇女早产发生风险贡献较大的环境因素。  结论  妇女孕期暴露于化肥,特别是磷肥与早产发生风险存在关联,建议农村妇女孕期尽量避免暴露于化肥施用环境。
妊娠期产前检查次数与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性
廖芳, 田美玲, 王朔, 石子佳, 袁会卿, 王莉
2021, 25(10): 1220-1225.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19
摘要(245) HTML (134) PDF(34)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产前检查状况,探讨产前检查次数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系。  方法  对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的分娩≥28周、年龄在18~≤55周岁的263 171例单胎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将其分为0~≤3次、4~≤7次及≥8次三组,分析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系。  结果  随着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产前检查次数0~≤3次的孕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是≥8次孕产妇的1.802倍;产前检查次数4~≤7次孕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是≥8次孕产妇的1.268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孕妇高龄、产次多及终止妊娠孕周小是产前检查次数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受教育程度高、妊娠次数多及合并妊娠合并症是产前检查次数的保护因素。  结论  产前检查次数越多,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越低,应加强对受教育程度低、产次多及高龄等孕妇的健康教育和产前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2016―2018年上海市不同监测时段出生缺陷发病率比较
李文先, 杜莉, 李旻明, 朱丽萍
2021, 25(10): 1226-123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20
摘要(294) HTML (125) PDF(38)
摘要:
  目的  比较上海市18岁以下儿童在不同监测时段的出生缺陷发病率和构成情况,探索适宜的出生缺陷监测时段。  方法  利用2016―2018年上海市《出生缺陷儿、残疾儿童报告卡》,分析孕<28周、孕28周~<产后8 d、产后8~<43 d、产后43 d~<出生后1年、出生后1~<2年、出生后2~<3年和出生后3~<18年的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和构成比。  结果  2016―2018年,上海市18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31‰、15.34‰和22.05‰,先天性心脏病在不同年度出生缺陷顺位中均为首位。孕28周前和围产期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49‰和14.44‰,延长至产后42 d、出生后1年、出生后2年、出生后3年、出生后18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18‰、16.90‰、17.05‰、17.11‰和17.35‰。将孕28周前纳入监测时段,并同时延长至出生后1年,出生缺陷患儿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83.21%和97.38%,出生缺陷发病率分别为常规围产期监测的1.45倍和1.70倍。  结论  建议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模式将孕28周前纳入监测时段,并同时延长至出生后1年。
短篇论著
深圳市2008―2018年脑卒中发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王一茸, 蔡伟聪, 彭绩, 雷林
2021, 25(10): 1231-1234, 124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21
摘要(436) HTML (295) PDF(88)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深圳市居民脑卒中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估深圳市脑卒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深圳市居民脑卒中监测数据资料,采用趋势检验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分析脑卒中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08―2018年深圳市居民脑卒中年均粗发病率为215.48/10万,APC为1.1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2.07, P=0.07)。男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37.89/10万,高于女性的191.30/10万。0~<45岁年龄组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5岁时发病率开始迅速上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75岁年龄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APC为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 P < 0.001)。  结论  2008―2018年深圳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率较为稳定,但高年龄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关注老年人脑卒中发病情况。
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胃腺癌组织PLOD3基因表达及其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陈强, 张涛, 汪自然, 吴正升, 杜卫东
2021, 25(10): 1235-1240.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21.10.022
摘要(269) HTML (115) PDF(43)
摘要:
  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分析胃腺癌组织中赖氨酸羟化酶3(procollagen-lysine, 2-oxoglutarate 5-dioxygenase, PLOD3)基因表达及其潜在临床价值。  方法  使用UALCAN数据库(http://ualcan.path.uab.edu/)分析TCGA中PLOD3基因在胃腺癌及癌旁组织间表达差异;利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PLOD3基因表达与胃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筛查PLOD3相关基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胃腺癌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LOD3来源与分布差异。  结果  数据库资料表明,胃腺癌组织PLOD3基因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01);伴有p53基因突变的胃腺癌患者PLOD3基因表达高于无p53基因突变患者(P<0.001);PLOD3基因表达与胃腺癌患者生存期相关(HR=1.360,95% CI:1.150~1.610,P < 0.001);PLOD3基因表达与AP1S1、LRWD1和SLC12A9等基因表达呈正相关(均有P<0.001),与CGGBP1、ZNF561和MIER1等基因表达呈负相关(均有P<0.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一步证实胃腺癌组织PLOD3蛋白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31)。  结论  PLOD3可能成为评价胃腺癌预后以及胃腺癌靶向治疗的有效新靶点。